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2月25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开放社区 增警力配置

发布时间:2016-02-25 08:42:45  

 美国城市封闭式社区数量少于10%  日本别墅式住宅才有矮墙

多位专家解读社区“打开”模式——

美开放社区   增警力配置

“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近来,一个未来城市规划描绘出的“路线图”在国内引发热议。

其实,在不少欧美国家,走出楼门就是公交车站。有报道称,“股神”巴菲特的住宅没有围墙,没有铁门,只是一栋灰色的小楼,紧挨着旁边的马路。

对于这样的居住习惯,昨日,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全球规划教育团体联合主席德登·鲁克马纳告诉记者,住在这样的社区有很多便利设施,包括公园、运动场等。而这些设施由当地城市行政管理部门来建造。至于安全上的顾虑也并非没有,而是通过增加警力配置和街坊监控邻近地区来进行管控。

长期居住于日本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则告诉记者,日本的开放式社区使得整个街区很漂亮。“由于小区并非封闭,公共区域的分界线都是通过植树来实现,放眼望去不是围墙而是绿植”。

记者采访四位专家,探讨为何开放式小区已成为一种趋势。

177.jpg 

美国开放式小区。

美国·已成风俗

当地人为何青睐

开放式社区?

巴菲特的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在美国的小区,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双向两车道,社会车辆也可通行。即使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也是开放式的,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草坪外就是马路,最多是用绿化带或用低矮篱笆隔开。

鲁克马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美国住宅社区是开放式的。根据美国社区调查,大部分美国城市拥有的封闭式社区数量少于10%。在美国,主要有两种封闭式社区,围墙社区和访问控制社区。

不过,选择封闭式社区的家庭主要是出于安全和名声威望的考虑,与收入水平没有关系。尽管不少封闭式社区的业主有着高收入而且社区有着主要的安全入口,但是大部分封闭社区住着中等收入的租户。

鲁克马纳说,美国公众更倾向于居住在开放式的社区,因为住在这样的社区公众可以方便使用社区内的道路和便利设施,包括公园、运动场等。这些设施应该由当地城市行政管理部门来建造。而且这些设施不应该属于整个街区的居民,而是整个城市的居民。

鲁克马纳表示,随着社区的开发,未来政府应该明确告知开发商哪些道路属于公共系统,哪些为社区的私人所有。在美国,一些州政府对建造住宅区的开发商收取一定的费用,最后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主要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

没有安全等问题的担忧?

鲁克马纳称,开放式的社区当然也有一些麻烦,例如交通、噪音、空气污染以及安全性降低等。在美国,开放式社区的安全问题主要用两大方式来解决,以保障居民的安全。

第一是增加这些邻近地区的警力配置,增加当地社区巡逻和控制的警力。第二是实行对邻近地区进行监控的措施。街区监控是当地居民发起的“警戒项目”,是为了防止犯罪特别是偷盗行为。居民被鼓励去观察监测他们所在的社区,并向当地警方报告任何可能的犯罪行为。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监控又称为“犯罪监控”或是“邻里犯罪监控”,是有组织的市民团体在街区内致力防止犯罪或是破坏的行为。而美国现有的监控系统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一个街区监控可能只是一个邻里协会及其他社区协会组织而成的。这些监控组织并不是义务的警员组织,当发现可能的犯罪行为时,成员们被鼓励及时联系官方,而不是选择亲自干涉。

日本·国情需要

建立开放式社区的

因素是什么?

日本北海商科大学教授石原享一告诉记者,在日本,开放式和封闭式的住宅小区都有,但是大多数公寓是开放式的,别墅式的住宅才有低矮的围墙。

石原教授说,日本建立开放式社区还是封闭式社区主要由几个因素决定,最重要的还是成本。相比开放式社区,封闭式社区需要更多费用和地基。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那些豪宅也是有围墙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称,由于土地少,封闭式建筑造成很大浪费,日本开始按照欧美建设方式,逐渐打开社区。在日本,城市规划法规定,小区应该是开放式的。

徐静波称,在日本主要有两种住房,一种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另外一种是政府开发的小区,相当于经济适用房。这种小区最多居住2万人,但同样没有围墙。

有一套怎样的安保高招?

对于国内普遍担忧的安全问题,徐静波说,首先,日本国内社会治安比较好,小学生都是自己走着上学。其次,当地小区楼内大堂都有管理人员或者电子密码钥匙。

“就是小区有墙,也存在翻墙盗窃等问题,所以围墙并不是小区治安的主要保障。”徐静波说,社区开放的一个前提就是安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在日本,一栋楼的进出都有大堂,在方便人们进出之余,还可通过管理人员和电子密码钥匙保障小区居民安全。

石原教授坦言,封闭式社区当然比较安全,但是现在开放式社区也可以采用大厦门禁、电子钥匙、双重钥匙和监测器等方法来保障社区内居民的安全。

石原教授表示,封闭式社区会扩大社会差距,形成一个特权阶层。而有些人对于开放式社区的安全考虑,石原教授表示,如果大多数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房子,社会会更加稳定。这就是最有效的安全保障。

深度思考

开放式社区将面临哪些挑战?

“以前香港的深宅大院、豪宅大都有高高的围墙。上世纪90年代,这种建筑传入内地。越是豪宅,越有高墙。”徐静波分析说,如今有部分中国百姓暂时不愿小区开放,一是担心安保,二是面子问题。他们认为有高墙的小区就意味着体面。不过,这是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

徐静波说,在日本,小区内的花园,都是政府出资建的,所有社会人士都可以使用公共花园。而这种小区居民的负担也会减少。日本居民买房买的就是使用面积,而在国内还要分摊各种公共面积。他认为,小区开放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怎么让原来墙内居民的公共设施,在社会人员进来之后得到保障。

对此,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全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萨斯基娅·萨森告诉记者,中国人口、汽车、公交、自行车等数量众多,因此非常理解政府现在想要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相信中国政府想要做的,也是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模式,那就是城市空间是开放的空间,即便非常富有的人也总能找到保护的方法,但是公共的道路和公园应该是开放的。

不过,萨森表示,开放式社区的建设也会带来一些影响。例如这会使得街道变得不适合老人和小孩,甚至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街道的发展并不健全。因此会导致他们认为街道不再是他们的空间而停止照料这些街道,政府会介入并进行修复。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汽车和卡车等进入社区。

因此,萨森称,这样的挑战是更为复杂而且不可避免的。人们需要更加深远的重新分配经济、社会和居住的空间,避免超大型城市的产生。

趋势观察

为什么封闭式社区如今行不通?

 西方很多国家的城市,都采用街区制建设方式。 所谓街区制,实际上是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更通畅。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全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萨斯基娅·萨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放式社区的一大好处就是使得人、汽车、自行车、卡车等更加顺畅流动。

封闭式社区在西方和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有着很多消极的含义,他们认为这些私人的、被围墙围起来的空间大部分是富人居住的地方。萨森告诉记者,封闭式社区如今在全球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精英阶层和富有的中产阶层“小小的堡垒”。从一个大型城市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消极的,因为实际的城市是开放而且流动的。围墙包围起来的空间并不利于城市发展。这在西方有着非常激烈的辩论。特别是在拉美、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封闭式社区是富人和上层中产阶级的优先选择。他们想要建立被保护的“领土”,将大众排除在外,以便有着自己的发言权。

在这方面,印度是最为知名的例子。此外,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亚洲其他地方也会看到这样的例子。这些社区居住的都是富有的上层及中产阶级。

因此萨森表示,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道路和大小型公园组成了“城市空间”,而且是开放的。相比之下,封闭式社区是有钱人的一种特权。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