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小伙儿为梦想启航
□晚报记者 闫宏伟 文/图
“200多米长的货船,一个大浪,从船头打到船尾,那时的心情不是一个‘怕’字能形容的,是恐惧、恐怖……在海上一漂就是一个月左右,无信号,电话不通,知道家人挂牵,知道妈妈天天为我担心。我也想家,想妈妈,想孩子。但我知道,我既然选择了做海员,就只能承担,用汗水证明自己的能力,用毅力抗拒心里的压力,不能用泪水博人同情,要让梦想启航……”
马启在工作中。
天中小伙儿为梦想启航
“哥,你好!”
“我老家在驿城区沙河店镇,从小家里条件不好。2002年,我考上了南京海运学校,学的是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海南中化船务公司,以为凭自己所学的专业,应在船厂工作,不会出海。但阴差阳错,到公司不久我就被按排出海。”马启说,上船之后他就遇到了最大的挑战——晕船。
马启说,初次上船,作为从内陆去的他,晕得很严重,每天吃的东西全部吐出来,喝一口水都要吐出来,那种滋味,想死的心都有。大海上的空虚寂寞,天气的瞬间变化,当时他就想,无论给多少钱也不干了,船一靠岸就打包回家。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到海上受这份罪,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也不符,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他对这种工作产生过疑惑,也动摇过。
那些天,马启上船就晕,听到“货上船了”几个字就头疼。但船靠岸后又风平浪静,回头想想自己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穷孩子,父母还在等他的工资翻盖旧土坯房。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不能退却。阵痛过后,他的决定是咬牙坚持,不能让船上的其他人瞧不起咱北方人。于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就数着小时过天,数着天过日子,半天半天地坚持,一天一天地扛着过。过了一个月后,看着大浪从200多米的船头打到船尾,船左右20度倾斜摇摆,他还是晕得站不稳,不过比初上船时感觉好多了。这时,船上的其他人告诉他,只要坚持三个月,就能适应。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的信心。所有这些,在他给家人的电话中只有一句话:“妈妈,你放心,儿子在这里很安全,没问题。”当电话那头传来父母的抽泣声时,他总是尽快挂断电话……
马启和家人在一起。
在索马里与海盗正面接触
马启说,10多年的海上生活,现在他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在海上航行一次,少则20天,多则一个月。海上无信号不能与家人联系,而且也只能他给父母打电话,因为父母不知道他何时到岸。有时去的国家与我们有四五个小时的时差,家里接到他的电话往往是夜里12点以后。
马启说:“我们跑的是全球航线,沿海的北欧各国、非洲国家、中东等国,我基本上去遍了。在我工作的10多年里,不停地在各个国家之间穿梭,我能深刻体会到国家在强大。原来我们到岸后有的国家限制船员的活动范围,但是现在很多国家都不限制了,特别是到岸购物原来都要用美元,现在许多国家的商贩们看到我们,因为不会中文,都会用英文喊‘China Good’,结账的时候可以使用人民币。正常情况下,卸货的几天里,我们上岸都会发一个临时登陆证,到岸上购买生活必需品、看看当地的风景。但有时也难熬,那就是在中东、非洲等动乱国家的城市,我们是不准上岸的。最长的一次,我们在船上待了8个月。
马启说,每次经过索马里,不是都能遇到海盗。现在经过索马里有我们的军舰护航,近两年很少遇到海盗了。几年前他们的货船还真遇到过几次海盗。“实际上我们也是很安全的,因为我们的船经过那里时公司都聘有专业保安,专门负责船上货与人员的安全。”马启说。
马启回忆道 ,2004年他们与海盗正面接触了一次。当时海盗船一出现,警报响起,他们都躲进了船内,而公司请的保安则荷枪实弹地站在甲板上,先是通过喊话想吓退海盗,但20多分钟后,就听到了枪声。直到允许船上的工作人员走出来,他们才知道,因为喊话没能阻止海盗船停止向货船靠近,船上的保安只好开枪警示。看到有准备的保安人员,海盗船才没敢继续向他们的船靠近。
货船有7层楼那么高,水下三层,水上四层,船上有十四五个人。如果风平浪静,感觉还好,但遇到印度洋的季风,也就是每年的6~9月,货船每小时只能航行2公里左右,一天也走不了多远,一漂就是一个多月。马启工作的地方在轮机部,在船的水下正三层,温度高,触摸舱内的栏杆如不带防护手套摸,手就会被烫得起泡。且因轮机部在船底,湿度特别大,噪音大,信息闭塞,在那里,如果没有一定的毅力,很难坚持住。
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必须努力工作,如果业务能力不行,依然面临被公司辞退。
2004年,金融风暴时,全世界的很多企业都在裁员,马启所在公司也不例外。他能在10多年里从实习生提升为轮机二管,都是他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在外多年,我们在船上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电视上看到有中国的新闻、家乡的消息。那种激动的心情,也只有像我们这样远离国家的人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多半时间是在国外的海域穿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环境,但总的感觉还是我们的祖国好。
九年仅在家过三次春节
马启说,现在条件好了,他在驻马店市区买了房子,把父母也接来了。他能有今天,还要感谢他的父母和妻子。以前他们不同意马启从事这项工作,为他的安全担心,但他们一直在默默支持他。
马启和妻子结婚9年,他在驻马店的家中只过了三次春节,其中就包括今年。马启的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平时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四位老人、两个孩子,但从来没说过什么。马启说他从心里感谢妻子。
“现在我们也习惯了。他不在家,我就是忙点、累点也没什么。”采访中,一直坐在旁边的马启的妻子关义艳笑着说,“公公婆婆只有这一个儿子,马启上班的前几年天天哭,眼都哭出了毛病。别人家是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但二老总是关注海洋天气,一听到海上有台风、有海盗等不好的新闻,他们都很紧张,因为电话打不通,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怎么样,他们整日都吃不好、睡不好。”
“孩子在外安全了,我们做父母的就安心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但我们更心疼他,不想让他去拼命工作。”采访时,马启的母亲插了一句话后,泪就流了下来。在他们的心中,马启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能吃苦,能干活,孝敬父母。家里太穷,孩子上船工作,他们很内疚,感觉自己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
交谈中我们看到,马启的妻子关义艳虽然没说自己如何支持爱人、带孩子如何累、照顾四位老人如何不易,但她平静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
爱工作更爱家乡
马启说:“过了正月十五我就要上班了。现在我们船上也有一位咱河南老乡。工作之余,在海上我们也会聊一些家乡的事,感觉很开心。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到岸后给家人打电话,能听到家人的声音,视频里看到孩子们都很好,我就放心了。
“我们上船一待就是8个月左右,剩余时间可以在岸上工作,每次回来都是趁休假。
“虽然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但还是感觉家乡好。这几年咱驻马店的变化很大,每次回来都有新变化。我从事的这种工作,还有轮机部一管等更高职位,我一定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让外人看得起咱驻马店人。创业就预示着艰辛、吃苦,在外创业一定会付出更多。我的想法就是退休后回到驻马店生活,一定不负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