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2月19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男儿志在四方

发布时间:2016-02-19 08:35:15  

好男儿志在四方

 

□晚报记者   闫宏伟   /

luf1602232.jpg

 

“现在出国不是什么难事儿,像我这种有国外工作经历的人不少。今年我是在非洲过的年。当地人对我们过年很感兴趣,但在那里我找不到年味儿。只有回家,回到父母身边,我才觉得有年的味道。”218,记者在李学志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刚从国外回来的他。

带着梦想走出国门

李学志高中毕业后,考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河南财经学院。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李学志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这片故土,走上了求学、求职之路。

他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全国高校扩招第一年的大学生毕业,工作不好找,于是辗转去了青岛、郑州,最后去了非洲。2008年春节过后,李学志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飞往非洲苏丹的飞机。当时是他第一次出国,想象着很多国外的情景——美丽的城市、婀娜的树影、一望无垠的沙滩等。但是,当他一下飞机,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高达50摄氏度的温度,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城市被沙漠包围,到处都是沙尘暴肆虐后留下的沙子;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华丽的街道,只有几条水泥马路。

当时李学志就打了退堂鼓,想买张返程机票,但是当地工人的热情让他留了下来。当地工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为他介绍当地的人文风俗、宗教信仰、工作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刚去苏丹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关,他在学校时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只会写不会说。当地工人不嫌弃他口语烂,一遍一遍教他,不断鼓励他大声说。3个月后,他竟然能用英语与别人争论了。

luf1602229.jpg

 

李学志在非洲工作了8年,先后去了苏丹、南苏丹、乌干达、埃塞尔比亚、埃及、利比亚等国家。他从开始的不喜欢到适应,最后喜欢上了非洲这片热土。

让他感触最深的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热情。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有当地人和他们打招呼:“HelloChina. How are you!”他们会邀请李学志到家里做客。有的人家比较穷,但他们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当然,李学志也会拿出有中国特色的礼品与他们互换礼物。

在国外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非洲大多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每天做5次祈祷,不能喝酒(据说黑市上二锅头卖茅台价钱),女人需要围头巾、戴面纱。比较严的地方,男人和女人不能单独在一起说话。中国人在那里总想“喝上几口”,这时你要注意了,如果被宗教警察逮住,轻者被遣送回国,重者被判刑。

深感祖国真好

战争在非洲留下了巨大的创伤,苏丹南、北内战打了25年,苏丹南JubaYei的路上,至今遗留着战争的痕迹:废弃的坦克、弹壳,还有地雷标识牌。那里不能乱闯,真有地雷的。

李学志在利比亚工作时,发现战争离他很近。当地居民基本每家都有枪,街上不时传来枪声,政府与地方武装冲突不断。利比亚有一次特别严重的冲突,整整打了一夜,枪炮声不断。第二天李学志依然正常上班,本地一名工人向他讲了那天晚上的冲突,他的一个亲戚还因此受伤。李学志看了冲突时的照片,很难过,很多人在那次冲突中死亡。当时,他无比思念祖国,感觉人活着真好。“国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定、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不努力工作?”李学志说。

非洲很多国家疟疾横行,李学志的一名同事因为平时不注意,一年患了3次疟疾。疟疾在中国基本已经消失,国内很难买到治疗疟疾的药品。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存活期一般为两年,如果从疫区回国,一定要带上疟疾药。据说有人回国因为贻误治疗而死亡。

非洲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乌干达首都堪培拉尽管地处赤道附近,但是因为海拔1200左右,四季如春,常年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雨季时每天下午都会下场小雨,令人很惬意!每当有朋友到非洲,李学志都会带他们到尼罗河漂流,让他们感觉国与国的差别。

总体来说,在非洲的8年时间,既有泪水,也有欢乐;既有辛苦,也有收获。李学志不但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与真诚,而且学习到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非洲,李学志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与经验。“今年回国,看到年迈的父母,看到驻马店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觉得应该回来,回到驻马店,为建设家乡做点儿贡献,尽一份绵薄之力!”李学志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