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用歌声寄别情
□余永亮
年一过去,就该是离别的时刻了。外出务工的、异地求学的、他乡安家的,总之,很多人都得离开家乡了。小村口、汽车站、月台前、飞机场,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离别的场景。于是想起这样的歌声:“久别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是啊,在离别时,若能翻出那些珍藏在心底的旋律,送别的目光一定会更加深情。
有一首老歌你是否还记得?歌声唱出了情侣生离死别时的悲苦和他乡求生的艰辛。“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望哥哥早回家门口……”歌声里,有个泪湿衣襟的小妹妹,她跟在哥哥身后,百般不舍、千般挂念,眼睁睁地看着哥哥的背影越来越模糊,却又无可奈何。走西口的哥哥固然是千难万难,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最终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这首歌传唱了许多年,每每听到都感动不已,不为别的,只为小妹妹无奈的等待和期盼,正如歌中所唱:“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这首《走西口》更多地反映了解放前晋陕一带的生活状况。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那首脍炙人口的《九九艳阳天》因为昂扬的旋律则成为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一样的离别,一样是小妹妹和情哥哥,一样的千叮咛万嘱咐,不一样的是歌声中多了一份属于年轻人的革命理想。哥哥宁愿暂时抛开儿女情长。他告诉小妹妹:“这一去枪如林弹如雨,这一去革命胜利再相见!”面对这样的热血青年,小妹妹忍住泪水,把最好的鼓励送给了哥哥:“哪怕你一去千万里,哪怕是十年八载不回还,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等待你胸佩红花回家转!”如此纯朴的表白和坚定的爱恋,在今天看来更加弥足珍贵了。
时光悄悄地流淌着,转眼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青年男女的送别场景多了一些浪漫元素,比如“花前”,比如“月下”,不信你听:“啊,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月亮月亮你歇歇脚,我俩话儿没说够……”一位是献身边防的兵哥哥,一位是扎着马尾辫的小妹妹。月光下,他们走着、望着、说着、唱着,悠悠的晚风吹走了离愁别绪,淙淙的小河流淌着蜜意柔情,长长的柳条摇曳着缕缕相思,追月的彩云勾勒出诗情画意……这样动听的旋律、这样优美的意境、这样浪漫的离别、这样甜蜜的爱情,至今想来仍令人艳羡不已。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思潮充斥着人们的大脑,面对这些,人们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与此同时也有迷茫相伴。这不,还是那个小妹妹,要送情哥哥去南方打工了。看见火车即将载着情哥哥一路向南,小妹妹的心里啊,除了不舍外,还真的有些担心呢!正如歌中所唱:“南方的世界多繁华,南方的高楼霓虹亮,小妹妹在家中,天天把哥想,千万莫忘家乡的山花香。”其实,不论是音乐、文学还是其他艺术作品,都能够很好地记录下某个时代的影像。
且用歌声寄别情,且将情丝付歌中。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上个世纪,每一次离别都是那么难舍难分,还好有这些温婉的歌声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多年后,你我真的要感谢如今身处的这个幸福时代。所以离别时,情哥哥不用太伤感,小妹妹不必太揪心,就让我们对着手机唱上几句,路途中的他或她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听到熟悉的你唱着那首熟悉的歌:“祝你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