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记者 刘永奇 文/图
冯昆和妻子。
4年前,20多岁的冯昆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从最简单的服务员干起,一步步走向成熟;4年后的今天,他带领4名小伙伴再次来到首都,希望能通过奋斗找到合适的机会。
毕业后出来闯一闯
10多年前上初中时,冯昆曾和家人一起到北京旅游, 巍峨的建筑和繁华的都市,让这个来自农村的男孩着实吃了一惊。冯昆暗想,这么漂亮又现代化的城市,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见过呢?玩了几天后,冯昆带着不舍的心情,和家人一起回到了老家。
“我们一家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那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算是让我开了眼界。我不想重复祖辈们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想到外面闯一闯。”冯昆说。
2011年,冯昆带着1000元钱离开了家。走之前,他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如果不走出去,就要在村里过务农的日子。我一定要出去干自己的事业。”
刚到北京的冯昆没有任何朋友,如何快速找到工作,是他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初来北京的冯昆第一次找工作就遇到了麻烦。根据中介的介绍,冯昆来到了北京郊区一家工地的内部食堂做杂工,工地周围围着铁栅栏,时时刻刻有人监督,里面还放养着狼狗。
干了一段时间后,冯昆发现这里不太正常,工人进去后只能干活,不能谈工资,连正常的三餐都没有保证。在一个下暴雨的夜晚,冯昆凭着经常干农活练就的力气,将铁栅栏弄破,慌慌忙忙逃了出来,连衣服、铺盖都没有带。
吃苦能干赢得认可
此时,他身上只剩下几百元钱,再找不到新的工作,他很快就会饿肚子。就这样,冯昆坐着公交车再一次回到市区,寻找新的机会。
经过一番认真的比较后,冯昆在北京的一家贸易公司谋到了一份业务员的工作,月薪2500元。终于得到一份来自不易的工作,冯昆很卖力。为了心中的梦想,不论干什么工作,他都比别人干得多,并处处留心学习。
有一次,冯昆经过近一个通宵的努力,提前两天将业务报表上报到上级部门负责人手中,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慢慢地,冯昆在公司里成了踏实、肯干的代名词。
当时,由于竞争激烈,冯昆所在公司代理的产品销售情况一直不太好。在对公司制度和产品慢慢熟悉后,冯昆大胆地向公司领导提出了新的建议,将业务部门的规章进行调整,不仅优化了制度,还大大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到两个月,公司整体业务量上升近50%。
没多久,冯昆就被提升为部门副经理。又过了1个月,冯昆被正式聘为部门经理,工资也翻了一番。这个时候,冯昆才觉得自己算是在北京站稳了脚。从刚进公司到升职为经理,冯昆用了近一年半时间。
希望能在北京圆梦
更大的平台给了冯昆更多的学习空间。在经理岗位上,冯昆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管理水平。在他心中,梦想可不是这么简单。冯昆有着更大的梦想——在北京获得成功,回老家进行创业。
为了这个梦想,1年前,冯昆不顾公司领导的挽留,毅然辞去了这份工资颇高的工作。接下来,冯昆用自己攒下的钱,和一名有经验的同事一起开了家小小的公司,专门做房产中介。冯昆说,自己在北京的几年时间发现房价上涨得比较快,觉得房产中介比较有前途,就认准了这个行业。
然而,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冯昆发现这个市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而一些客户的挑剔,也让刚入行的冯昆觉得这份工作其实很难。没办法,既然门店开张了,就得干下去。
没有房源怎么办?各个小区跑。没有客户怎么办?各个路口发名片。没有熟人介绍怎么办?从身边的朋友入手……几个月下来,冯昆瘦了10多斤。为了不失去每一个机会,冯昆全天24小时没有关过手机,以至于现在听到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蹦起来接通电话。
对于房屋的推销,冯昆更是掌握了一整套经验:房间可以看到花园的,就是“环境幽雅、满眼绿意”;毗邻某个学校的,就是“人文气息浓厚、居住人群素质高”;靠着护城河的,就是“上风上水,空气清新”……至于那些设施齐全、采光良好、交通便利等词语更是常挂在嘴边,甚至有时候“三十六计”都能被冯昆派上用场。
有一次,冯昆拜访客户时,正好遇到倾盆大雨,没有带雨伞的他最后费尽千辛万苦,浑身湿漉漉地把资料送到客户手里。看到冯昆为了保护资料,不惜脱下衣服被雨水淋了个透心凉,客户被感动了,立刻与他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就这样,冯昆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迎来一个个客户,公司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春节回家时,当朋友们了解到冯昆的事情后,对他敬佩不已,并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到北京闯一闯。看到大家炽热的眼神,冯昆没有犹豫,当即表示和大家一起共同奋斗。
临上火车的冯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以自己现在的收入在北京依然买不起房子,但只要梦想在,只要拼搏奋斗的精神在,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