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郭建光/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老婆,我马上就到家了。”
帮李国强拿行李。
李国强给两个儿子发压岁钱。
刚到家就忙着帮妻子做饭。
昨天上午10时40分, K1628次列车缓缓停靠在驻马店火车站。在出站口,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依次走出来。背着一个编织袋、抱着一个纸箱子的中年男子引起记者的注意。
“老乡,您好。我是天中晚报的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我们单位与市迅达公司联合举办免费送农民工回家过年活动,您可以坐我们的出租车回家。”记者对这名男子说。而在此之前,记者已经吃了数次闭门羹。有的乘客对记者的介绍心存疑虑,有的直接拒绝。
但是,这名中年男子说:“你是记者,你们的活动我信。如果这个社会连记者都不敢相信还敢相信谁?”记者接过纸箱子,与他一起来到早已等候在出站口的出租车前。出租车司机翟燕青见状急忙跑过来帮忙,把中年男子的包裹放进后备厢。
出门在外最想家
这名中年男子叫李国强。坐上车,李国强急忙打电话将回家的喜讯告诉妻子。然而,他的妻子不相信,一会儿一个电话追着问,担心丈夫被骗,并要求丈夫把出租车牌号及司机的身份证号码记下来。
出租车司机翟燕青打趣说:“看看,你老婆不放心。”听到司机这样说,原本还有些生气的李国强笑起来,说:“她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外面的事情她理解不了。”李国强告诉司机,他家在胡庙乡臧集村洼李村。
窗外的街道、高楼缓缓从眼前闪过,李国强十分感慨。他说,他去年9月到广西打工,每天最想念的就是家乡和亲人。
坚强男子撑起一个家
李国强说,他的大儿子20岁,残疾;老二是个女儿,正上初中;还有一个小儿子。
“家里负担重,我不得不外出打工。有两年我在新疆为高楼贴保暖板,在吊篮里一站就是半天。”李国强告诉记者,出门在外他特别注意安全,再热的天气也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他告诉记者,他很早就跟着黄淮学院教建筑的老师学习,并且在建设黄淮学院的时候干过很多年,因此练就了一身本事。
“我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能有任何闪失。我还得挣钱给大儿子看病。”李国强说,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他已经在家里盖起两层小楼,孩子们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都很好。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李国强外出打工每年只能在春节时回家一次。所以,回家过年对于远在外地的游子来说弥足珍贵。
“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最盼的就是回家与家人团聚。”他说。
在外打拼 老乡最亲
谈起在广西钦州打工的经历,李国强动情地说,出门在外,只要提起河南人,都是老乡,最困难的时候都是老乡伸手相助。
李国强去年到广西后,先在北部湾大学城铺地砖。干了一个多月后,广西开始下雨,没法干活,导致与他一起去的5个人先后回家,只有他一个人留在那里,继续找工作。那时候,他手里有几千块钱。接到妻子的电话后,他急忙将手里的钱寄回家给大儿子看病。
“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乡借给我几百块钱。后来,我在工地找到一份工作,一发工资,我第一件事就是把借的钱还上。”李国强说,这些年他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给他感受最深的还是老乡最亲。
40分钟后,出租车停在李国强家门口,他的小儿子早早在村口等候。村里人看到李国强上前问道:“国强,回来啦?”
记者一行帮助他把行李拿回家,看到李国强的妻子、女儿正在蒸馒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李国强从兜里掏出崭新的人民币,给孩子们提前发压岁钱。
“有记者在这儿,我们一家人合个影,留个纪念。”李国强说,他们一家人好多年没在一起照相了。记者拿起相机为这个刚刚团聚的一家人照了个全家福。
尽管李国强和家人一再挽留记者在他家吃饭,但为了不影响一家人团聚,记者婉言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