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创始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者袁庚逝世 享年99岁
“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走了
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昨天3时58分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袁庚。
[ 人物简介 ]
原名袁更护照写错沿用至今
袁庚,191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原名欧阳汝山,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人,小学毕业证书上改用欧阳珊,入党后改为袁更,解放初期出国护照上误写为袁庚,一直沿用至今。父亲欧阳亨,海员。母亲袁燕,家庭妇女。广东宝安大鹏区王母圩村中和里村(现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水坝村)人,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广州分校)第十一期毕业,先后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队员、训练队教官、护航大队队长、情报官、联络处处长等职。
1946年,袁庚随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任炮兵团团长。1953年任中国驻印尼总领事馆领事,1979年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蛇口工业区的开发。1992年退休。为表彰袁庚致力促进中港关系及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香港的航运事业贡献良多,2003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金紫荆星章,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探索者。
[ 军队经历 ]
曾侦破刺杀刘少奇案
少年时期的袁庚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2年,香港沦陷后,袁庚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下航路营救出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乔冠华、蝴蝶等各界精英,被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同时还营救出许多盟军被俘人员、国际友人、对日作战遇险的美军飞行人员。
1944年8月,袁庚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负责广东沿岸及珠江三角洲敌占区的情报工作。袁庚的工作为美军太平洋舰队和第十四航空队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准确情报,为抗日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9月,袁庚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身份,被派往香港与英方就港九游击队撤离九龙半岛问题进行谈判。东江纵队在香港弥敦道设立驻港办事处,袁庚同志任办事处主任,该办事处即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前身。
1949年11月,袁庚被调往中央军情部参加武官班受训。
1952年,袁庚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1954年,在万隆会议召开前,他收集了大量重要信息,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关外交策略,顺利参加万隆会议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4月,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赴万隆参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因临时秘密改变行程,暗杀阴谋未能得逞。在此背景下,袁庚同志负责情报工作,为保卫中国代表团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3年4月,袁庚同志参与破获了国民党特务刺杀刘少奇的“湘江案”。
1968年4月,袁庚同志被康生等一伙以“特务和汉奸”等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长达五年,后经周恩来总理多次过问才得以释放。
1975年10月,袁庚同志恢复工作,调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 花甲之年 ]
出任香港招商局“掌门”
1978年10月,这个先后在东江纵队,给国家领导人做情报顾问戎马沙场大半辈子的老人,在其60岁花甲之年又鼎立改革开放潮头。其受命调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全面工作,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商海。
而自1872年由李鸿章向同治皇帝奏折设立的招商局在洋务运动中不到20年便盛极而衰,直至历经百年历史风云后,香港招商局已从中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沦落为一条船都没有的“空壳”,当年的总资产加起来仅4000多万元,只有一个破码头,一个修船厂。
出任香港招商局第29代“掌门”的袁庚,同年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他在请示中提出要“面向海外、冲破束缚、来料加工、跨国经营、适应国际市场特点、走出国门去做买卖”。这些对刚刚走出“文革”之创的中国来说不啻石破天惊的“乌托邦式的幻想”,按照当时中国普遍的思维模式,这简直是一份复辟资本主义的宣言书,是犯上作乱。但这个有着“天才演说家”之称的掌门人,通过游说,在三天后获得了中央批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契合了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愿望。闭关锁国日久后又急于现代化之时的没有选择的选择。次年7月20日,有着中国“改革试管”之称的蛇口工业区正式运作。这个壮心不已的60岁老人,在心中为招商局画出了一个多元化跨国公司的宏图。事实上,这幅纸上的宏图在其主政的14年前就化身为生机勃勃的蛇口版图。这幅版图是袁庚用24字方针经营的,即“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
[ 改头换面 ]
百年招商列中国500强的第26位
袁庚出手的第一招是发展港口,他说那是借鉴香港的经验。而之后,蛇口港的成功又成为国内港口城市一再复制的模板。到去年,深圳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居全球第四位。
在走马上任一个月后,袁庚跑遍了包括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在内的世界上许多港口。这也为其对当时准确地把握国际航运市场提供了支撑。之后蛇口深水码头、蛇口港泊位、集装箱码头次第建成。
而对工业区的开发方面,袁庚确立了规矩即“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投资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出口为主”和“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技术落后、污染环境和挤占出口配额”的项目不引进。或者是这个有着“诗人气质的老人”天生经商的秉赋,他的“三个为主五不引进”确立了蛇口工业区生产型和外向型的大方向,以至于在国家紧缩银根期间,蛇口工业区的日子在各特区中最为好过。在今天来看,蛇口工业区的荣光或者还有两代领导人备加“呵护”的结果。
招商局除了开发蛇口工业区,还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倡导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由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时还收购了伦敦和香港的两家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保险市场的中国企业。
1992年,袁庚离任时,招商局的总资产已由当初的1.3亿元增至200亿元。到2000年,招商局资产管理总额达1200多亿港元,列中国大型国有企业500强的第26位。
[ 备受争议 ]
4分钱惊动中南海
在那个闻利色变的年代,袁庚用一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让商业的利益变得正当起来。1984年,这个在蛇口工地上耸立起来的标牌像商界的一声“春雷”,之后还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国庆的巡游队伍中。此间,也因为袁庚用4分钱的奖金买效率的故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首项工程蛇口港开工,工人们干劲不高,每人每天8小时运泥20至30车。两个月之后,工程进展缓慢,袁庚甚急,指示加快工程进度。四航局工程处决定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钱,工人们干劲大增。1980年4月,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很快被上级有关部门勒令停止,理由是为了“纠正滥发奖金的偏向”。
袁庚拍案而起,他请来新华社记者写《内参》,7月30日《内参》送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案头,胡耀邦马上在《内参》清样上批字,并转给谷牧办公室。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复了定额超产奖。这之后,中国内地逐渐实行了工资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办法。
这个在时光隧道里曾以急先锋的形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舞台上狂奔了14年的老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一路挟裹在卖国、拜金、挑战国家体制的骂名之下,这个“不听话”的坏孩子以“公开招聘”,开了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史上的先河。之后三年,袁庚在蛇口开展了一场引起国内外关注的群众投票直选干部的民主试验,冲破了中国几十年的“人事禁区”,解决了干部终身制的问题。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