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数学应用题的必由之路。本期晚报小记者课堂邀请清大教育鲁玉彬老师和小记者一起学习怎样提高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是否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以便挖掘出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