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威 张志浩 文/图
刘德勇收藏的部分砚台。
收藏砚台带给刘德勇很多快乐。
收藏100多方砚台
市民刘德勇的家中,收藏了100多方砚台,汉代、唐代、元代、明代、清代的砚台都有。这些砚台造型不一,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粗糙有的细腻。
每方砚台的上端都有图案,如蜘蛛、蝙蝠、龙、狮子、老虎、竹子、芭蕉叶等。刘德勇解释,这些图案都有一定的寓意。例如,蜘蛛的寓意是知足常乐,蝙蝠的寓意是福从天降,竹子的寓意是高风亮节等。
对砚台一见钟情
刘德勇今年52岁。1992年,他对砚台一见钟情。“1992年,我到深圳出差,工作之余便到当地的古玩市场瞎逛。”刘德勇说,“从小到大,我都爱写字,对书法特别感兴趣。在那儿,我见到了古代写字用的砚台,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深圳出差时,刘德勇买了几方砚台带回家。自此以后,他便在本地、外地的古玩市场、乡下等地收集砚台,看见喜欢的就买下。“以前人们对砚台不怎么关注,我买的价格比较便宜,现在收藏砚台的多了,便不好到手了。”刘德勇称。
捡漏很开心
关于收藏砚台,刘德勇向笔者讲述了一次捡漏的经历。“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件物品既喜欢,又能捡漏得到,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刘德勇拿起一方砚台告诉笔者,那是他捡漏得来的。
那方砚台是济源产的。“这方砚台是我在周口的古玩市场买的。砚台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左下方还有残缺,当时没人要。我看到后觉得还不错,特别是看了砚台背面的题字,就立即买下了,价格非常便宜。”刘德勇说。
回家后,刘德勇便细细研究那方砚台,尤其是砚台后面的字。“从题字上可以看出,那方砚台出自清朝大臣梁诗正之手。这让我兴奋不已。于是,我翻阅书籍并找老师鉴定。结果,那方砚台是真的。”刘德勇兴奋地说,“我很喜欢这方砚台。”
成了“鉴定估价师”
如果你认为刘德勇只收藏砚台,那就错了,他不仅收藏而且研究。在他家的书架上,摆满了砚台方面的书籍,如《赝砚考》、《砚石鉴赏与收藏》、《中国古砚谱》、《泥砚》等。“如果见到砚台方面的书籍,我就买下来,回家后细细品读。”刘德勇说。
收藏并研究,2015年8月11日,刘德勇拿到了二级鉴定估价师证书。“能获得这个证书很不易。在这之前我参加过专业的培训班。2014年,我通过了国家举办的艺术品评估师和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这才有资格考鉴定估价师。”刘德勇称。
“如今,人们写字都用不到砚台了,砚台由以前的实用品变成了玩赏品。古代, 文人雅士的志趣,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民间则出现了‘崇尚祥瑞’的砚台,题材内容多为富贵寿考、平安吉祥的民俗心理和追求腾达的市民情趣。”刘德勇说,砚台体现了各个朝代的人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