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囤药”隐患多
医生:服用过期药会损害健康,最好随用随买
□肖婷婷 文/图
许多老年人考虑到自己步入老年,疾病多、体质衰弱,需要经常吃药,就会经常买一些常用的感冒药、消炎药等回家,多数老年人家里都有备药。
老人们囤的这些药物通常是整盒、整瓶包装的,有时候几个月都用不上一次,甚至过期了也没有开封。但这些过期的药老人舍不得扔,有时还会服用,这样就会损害健康。
多数老年人爱“囤药”
65岁的市民王金枝身体不太好,平时容易出现一些小毛病。为了方便,王金枝每次去药店,都会买一大堆药。对此,王金枝的女儿很担心,她说,看到母亲这样备药,她担心有些药品会过期,反对囤药,可妈妈就是不听。
昨日,在一家药店的交款台前,笔者看到市民赵芳买了十几盒药品,仅感冒药就有5盒。因为药店搞店庆,每名顾客都买了少则三四盒多则十几盒的药品。
笔者采访了解到,中老年人基本上都有“囤药”的习惯。不少老人解释,由于患有慢性病,体质较弱,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常会去药店买一些感冒药、消炎药、降压药等,如果药店有促销活动,通常会多买一些囤着。
“囤药”原因多
对于老人“囤药”的现象,许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些药品推销员专门对老年人推销,我母亲经不住他们的花言巧语,买了许多药品放在家里。”正在购药的市民张凯丽说,她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吃药大户”,一些药老人吃不了,扔了又觉得可惜,药品就积存下来,结果越积越多。
近日,王大爷因多吃了几块瓜果,开始拉肚子。他到药店买诺氟沙星胶囊,发现里面有三板。王大爷问药店工作人员能不能分开卖,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拆开零售。王大爷只好整盒买回去。“只吃了两次,便止泻了。药就放那儿了。”王大爷说。
一名药店工作人员解释,很多药拆开卖,会影响药品的质量,一旦在保质期内不能卖完,会使药店的经营成本增加。当然,药品拆开卖后也会给市民带来一些困扰。例如有些药品一旦拆开了,患者可能看不到说明书,对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就不明了。
改变“囤药”习惯
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桂伟认为,市区有很多药店,市民买药很方便,除了一些慢性病患者需不间断用药外,不建议其他市民“囤药”,且慢性病患者也只需备上10多天的药品即可。“‘囤药’习惯的改变还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老年人购买药品时应考虑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够不够用,不要贪小便宜。”桂伟说。
“对于一部分患有危重疾病的老年人,家中确实应‘囤’一些急救药品,不过要对药物进行定期检查,过期的要及时处理。还有一些药,一旦出现霉变、混浊、变色、沉淀等现象,即便在有效期内,也不建议服用。”桂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