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翼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猴年春节了,回家的冲动一天胜过一天,极具中国特色的囤年货氛围也越来越浓。
年货基本上是“吃”
对中国人来说,年货基本上是和“吃”画等号的,吃得好不好意味着年过得好不好。吃货刘小姐抱怨:“我很羡慕父母回忆小时候过年吃猪头肉、糖时的那种喜悦感,不像我们现在,过年吃的东西都是平时吃的,反倒没那么开心了。”
“除了必备的花生、瓜子、糖等年货外,每年春节,我还会在网上淘些外地的新奇年货,尝尝中国其他省市的奇葩小吃。”刘小姐说,“山东泗水县的红薯粉条、天津人过年必吃的芝麻油汤圆、江西人过年必备的农家手工全糯米麻糍、陕西人过年必吃的空心面等,我今年准备都买回来尝尝。”
“洋年货”越来越潮
相比传统的年货,这几年,法国的红酒、比利时的巧克力、意大利的通心粉、韩国的调味酱……世界各地的特色“年货”共同发力春节市场,让备年货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市民周阿姨是进口食品的“忠实粉丝”,每年过年前,她都会到超市淘些“洋年货”。周阿姨说:“每次经过进口食品区,我的腿总是不听使唤。虽然每次买的东西都不多,但几次下来,也花去了五六百元钱。”
不过,周阿姨觉得,这还是很值得的,“进口食品包装精美,口味也不错,送人高端、大气、上档次,逢年过节犒劳一下自己,也很应该。”
传统年货更有年味儿
笔者来到市解放大道的一家超市,见到了正在买熟牛肉的赵大爷。攀谈后得知,今年78岁的赵大爷是来购年货的。“腊肉、干果、炒货,还有醪糟,都是过年必备的,传统年货才更有年味儿!”看着满满几大包年货,赵大爷满足地笑了。
笔者还看到,不少市民前来选购春节用的商品。“我和女儿都是属猴的,买几个小猴玩偶摆在家里,过年显得喜庆。”正在选购春节用品的李女士告诉笔者,金猴象征着聪慧、幸福,寓意也不错,她和女儿都很喜欢猴子造型的玩偶和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