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广智 通讯员 高运洪 王志波 文/图
确山县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退休工人刘玉莲的儿子秦一章,一出生就被医生诊断为智障儿,6岁时还不会走路,吃饭需要人喂。为了儿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受教育,刘玉莲千辛万苦陪儿子从小学到初中9个年头,又陪伴儿子在初中毕业后刻苦学习葫芦丝等乐器。将近18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精心陪护,她终于把秦一章培养成河南版的“舟舟”。近日,刘玉莲被驻马店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2015“感动天中”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记者随后对刘玉莲进行了采访。
不幸生个智障儿子
1998年3月8日,确山县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职工刘玉莲的儿子秦一章出生。小一章生下来白白胖胖的,本来家人应该很高兴的,可是,当家人看到孩子的脸型长得和一般的小孩不一样时,都很难过。
刘玉莲鼓起勇气抱着小一章来到县医院看医生。医生告诉刘玉莲:“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症状就是这样的,在医学上叫多一个染色体。”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刘玉莲抱着小一章一下子瘫软在地上,半天缓不过神来。
过了一阵子,刘玉莲问医生:“您再给俺好好看看,我和丈夫不是近亲结婚,咋会生出这样的小孩子呢?”刘玉莲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
医生告诉刘玉莲要相信科学。万般无奈之下,刘玉莲抱着一章往家里走,走一路,哭一路。
从此,刘玉莲天天以泪洗面。面对小一章的检查结果,她仍不死心,先是到武汉儿童医院,后又去上海儿童医院,最后到北京儿童医院。每到一家医院,刘玉莲都恳求医生道:“您给我的儿子好好检查检查,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
医生耐心地对她说:“像您孩子的这种病,别说咱中国,就连美国也治不好,别浪费钱了。”
刘玉莲和丈夫抱着一线希望带着一章奔赴全国各家大医院,都失望而归。
刘玉莲说:“抱着孩子软绵绵的,像没长骨头似的,我半年不敢下楼,不敢和邻居聊天,不敢带孩子出门,怕人家笑话。”
从此,刘玉莲的内心世界斗争十分激烈:是丢弃他还是养活他?
刘玉莲也曾经有过把一章丢弃的念头,又想到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从此,刘玉莲就横下一条心,不信天,不信地,相信自己。
从此以后,刘玉莲每天给孩子做5顿饭,熬骨头汤、鱼汤,下面条,做米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章到了4岁才晃晃悠悠地想站。可是,一章的上身重,下身轻,头往前伸,第一脚没抬起就抬第二脚,一走路就摔倒。
刘玉莲心想,只要孩子会抬步,就有会走路的希望。就这样,一章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流了多少血。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年坚持锻炼,慢慢地,小一章会抬脚步了,刘玉莲全家非常高兴。也就是这时,小一章会说话了,但吐字不清。后来,刘玉莲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幼儿学的《唐诗》,每天不管洗衣服、做饭或是干其他活儿,她都一刻也不停地教小一章背唐诗。
刘玉莲背一句,小一章学一句,这既让他增强智力,也让他锻炼发音。一句诗能反复教他千遍万遍,虽说别人听不懂小一章说的是啥,但是,刘玉莲能听得懂。小一章会说话了,作为母亲的刘玉莲很欣慰。
带子求学历经千辛万苦
一晃到了小一章上学的年龄。刘玉莲带着小一章先是去了县城某幼儿园找到园长,说明小一章的情况后,幼儿园园长一看小一章这样,一口拒绝了。
回到家里后,刘玉莲思来想去仍不死心,第二天又去那家幼儿园找到园长,恳求园长说:“园长,您先别说不收孩子,要是老师愿意接收了呢?”
园长说:“那你就领着孩子见老师吧,只要老师愿意接收,就让他在这上。”
刘玉莲领着小一章见了几名老师,老师们一看小一章的长相,个个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粘着自己似的。小一章在县城某幼儿园上学的事儿彻底无望了。
幼儿园不收,还得想办法。后来,刘玉莲又来到县城某小学,找到校长,好说歹说,勉强让小一章入学。不是让一章固定在一个班里上,而是今天在这个班里上一天,明天在那个班里上一天,以此类推。
小一章上了一个多月后,轮到哪班,哪班的老师不让小一章进去。刘玉莲去找校长反映此事,校长表示也没办法。刘玉莲气得实在没办法了,就反问校长一句:“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假如你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你说让他上不上学?” 校长说:“我给你说明吧,学校不收你家的孩子了。”
刘玉莲听后,如五雷轰顶,这不是把孩子拒之门外了吗?没办法,她只好领着孩子回家了。那几天,刘玉莲彻夜难眠,心想也只好去县聋哑学校上了。
在县聋哑学校上了没几天,老师告诉刘玉莲:“你的孩子不聋不哑的,在这儿上也不是个办法,这里的孩子都是用手语交流的,时间长了,对你的孩子语言发育不好。”
就这样,秦一章又一次被退学。虽说不上学了,但刘玉莲还是想办法多方打听哪所学校原意接收一章。她后来终于遇到了县城第三小学的校长,他愿意接收小一章,但要刘玉莲和校方签订一份协议。刘玉莲心想:不管学校提什么条件,我都会答应。
其实协议很简单,就两条:一是孩子在校期间,由家长陪同上课;二是孩子在校期间不论发生什么事或出现什么意外,校方一律不负责任。刘玉莲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为了陪孩子上学,刘玉莲只好向单位递交了停薪留职申请。从此,她就和儿子一块儿上学,并且坐一个桌,开始了陪同孩子上学的九年的漫长岁月。
刘玉莲说:“一章写作业很慢,老师讲的例题我都先抄下来,再给一章讲。说实在的每天夜晚12时以前,我们娘儿俩就没睡过觉。”
刘玉莲说:“好不容易能让孩子上学,哪怕累点、苦点,也得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多学点,还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我就是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让他学会坚强,不能遇到点儿困难就退缩。”
坚决支持儿子学习声乐
刘玉莲在教一章吹葫芦丝。
2011年,一章上初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章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学吹葫芦丝,他就嚷嚷让刘玉莲给他买一个。
刘玉莲对儿子说:“我们家没有一个懂音乐的,买了谁教你呢?”
隔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章又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吹葫芦丝,便又嚷嚷让妈妈给他买。一章只要一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吹葫芦丝,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专心听。
看到孩子的这一举动,刘玉莲就跟丈夫商量:“既然孩子喜欢,咱就给他买一个吧!”于是,刘玉莲给一章买了一把葫芦丝。
2012年刚放暑假,刘玉莲就带着一章去葫芦丝培训班报名学习吹葫芦丝。谁知,一章和刘玉莲一进葫芦丝培训班的大门,老师就问:“你俩是干啥的?”
刘玉莲说:“我是让儿子来学吹葫芦丝的。”
老师上下打量了一章一番后说:“我这辈子从没收过这样难看的学生,你看他这样能听懂吗?我没法教,他也不是学音乐的料,你们还是回去吧!”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刘玉莲心里凉了半截,但她仍不死心,苦苦哀求道:“老师,学费我该咋交咋交,孩子学会学不会跟您没关系。要不,我先学,你看咋样?”
经不住刘玉莲的软磨硬泡,音乐老师勉强收下了秦一章。
从此以后,每周一次的葫芦丝学习刘玉莲都带着一章去,一章在培训班门外玩,刘玉莲跟着音乐老师学。
刘玉莲除了白天练外,夜晚还到没人的地方练,目的是学会吹葫芦丝后教儿子。
刘玉莲说:“一章很听话,我自己学会了,就手把手地教儿子。”
就这样,一章不知练了多少天。一天中午,刘玉莲正在厨房做饭,一章走到刘玉莲跟前说:“妈妈,我会吹了。”
刘玉莲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快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说:“一章,你给我吹吹,我听听。”
一章就不紧不慢地吹起来,谱子吹得可以,刘玉莲当时就高兴得泪流满面。
不到一个月,秦一章就能将第一首练习曲《婚誓》完整地吹奏出来。
2012年8月的一天,老师在给学生讲《婚誓》谱子的节奏时,一章说:“老师,我妈妈已经教会我吹了。”
音乐老师不相信地问:“这不可能,大部分同学还没掌握节奏,你能会吹吗?”
刘玉莲接着老师的话茬说:“一章,要不,你吹吹试试,让老师听听。”
一章拿起葫芦丝开始吹起来,音乐老师听后,很佩服地说:“这些大脑正常的孩子还没掌握,一个智障的孩子就会吹了,真不可思议。”
音乐老师当时表态,愿意把一章收为她的正式学生。
刘玉莲当时高兴地跳起来,心想,老师总算认可一章了。
从此,一章每天一有空就练习吹葫芦丝。如今的秦一章不仅学会了吹葫芦丝(已过九级)、巴乌,还会吹萨克斯,现在又在学吉他。
艰辛付出后儿子成果颇丰
2013年8月,驻马店市“立方城”杯首届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开赛,刘玉莲知道后就给一章报了名,想带着一章去试试。亲戚朋友知道后劝道:“你真是瞎折腾,人家都是正常孩子参加,你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玉莲听了好心人的劝说,很生气,心想机会难得,就算一章比不过人家,也要让一章走出去见见世面。和正常的选手同场竞技,也能让一章找回自信。
不管别人怎么说,刘玉莲还是为一章报了名。那次电视大赛全市有几百名选手参加。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部分。
预赛时,一章吹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吹完后,评委老师频频点头,一章顺利地进入了前10名,并取得 了决赛权。
时隔一周,一章登上了决赛的舞台,这一次他演奏的依然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舞台上的他气定神闲,吹奏出的乐曲清新悠扬,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结果他从20位吹奏葫芦丝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的最高奖——金奖。
同月,在中欧国际青少年文艺艺术节暨第九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河南赛区大赛上,一章获得了金牌,并获奖金500元。河南电视台四频道还对一章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4年5月11日“全国助残日”,驻马店市残联在市群艺馆举办的文艺会演中,一章采用中西器乐三联奏,脚穿轮滑鞋,吹着葫芦丝、巴乌、萨克斯,一出场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的掌声不断。在场的市委、市政府、市残联领导及全市各县区残联负责人都对一章赞不绝口,他们一致评价一章是河南版的“舟舟”。
2015年5月10日,刘玉莲被评为“天中最美母亲”。在表彰大会上,一章的一曲器乐三联奏《感恩的心》令观众们赞不绝口,掌声四起。不少人感动得流出了泪水。
一章还是河南省生命之魂残疾人艺术团的特邀演员,2015年4月10日在焦作市巡演,6月10日在鹤壁市巡演。一章每到一处,观众们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玉莲说:“一章在上一年级之前,谁见谁摇头,没人瞧得起他;如今,一章获得了那么多荣誉,谁见谁夸他好样的。现在,一章很有理想,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自豪地站在国际大舞台上,为驻马店争光,为河南争光,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