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莹/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西平县棠溪宝剑锻造技艺始于西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在《史记》、《战国策》、《水经注》、《资治通鉴》等典籍中,都有对西平县棠溪宝剑锻制技艺的记载。位于棠溪河畔的战国冶铁炉,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溪宝剑文化内容丰富,被赋予正义、道德、权威、诚信、扬善除恶的人文精神,具有历史文物、文化收藏、艺术审美等多元价值。它的代表性传承人高庆民,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继承保存了棠溪宝剑传统铸剑技艺,开拓出九大历史名剑及300多个新品种。棠溪宝剑正式获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棠溪中华第一剑”和“棠溪天下第一剑”的商标使用权,成为中国商标注册的首例。
高庆民在棠溪宝剑的锻造和创作中,显示出精湛的技艺与高超的研发能力,获得了棠溪宝剑外观设计的专利,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被评选为河南省管专家、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并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