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千万不要留尾巴
□李 杨
一个多月前,市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市西园街北段一个住宅小区门前铺设供气管道,挖了一个大坑。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撤离,但大坑没有填上。大坑呈“L”型,深约
《西游记》中的孙猴子本领高超,会七十二般变化。在和二郎神斗法时,他变成一座小庙,嘴是庙门,眼是门两边的窗子,身子是庙的房屋,一切都很完美,就是尾巴没办法处理,最后只好变成旗杆立于庙后。二郎神来到庙前,一眼就看出这小庙是孙猴子变的,旗杆应该立于庙前才对,怎么会立于庙后呢?可笑这孙猴子,纵然会千变万化,到底还是露了尾巴。
尾巴,本是一些动物身上天生的组成部分。也许是因为孙猴子的故事吧,我们现在常把做事不严密叫作“露尾巴”,把做事不彻底叫作“留尾巴”。楼房没盖好,却没人管了,这楼房叫“烂尾楼”;工程没结束,却没人继续施工了,这工程叫“烂尾工程”。动物身上的尾巴都是有一定功能的,比如牛尾巴,可以驱赶蚊蝇,可以向同伴传递信息。再比如壁虎的尾巴,关键时候可以迷惑袭击者而保住性命。但是,“尾巴”在这里成了一个含有贬义的词儿。动物们知道了,会作何感想呢?
干工作留尾巴,是常见的现象,也是很遗憾的事情。就拿燃气公司挖那个坑来说吧,挖坑是为了铺设供气管道,铺设供气管道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是办好事的,但管道铺设完了坑却不填上,万一谁掉进去摔伤了,好事岂不成了坏事,便民岂不成了坑人?要知道,因为施工“留尾巴”导致事故,施工方赔偿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情况都出现过。
工作上的尾巴很难处理吗?不是,相反处理尾巴大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拿上面的坑来说,填坑总比挖坑容易得多。问题在于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不强。一个不够,一个不强,即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会影响到单位和个人的形象。
所以说,干工作千百万不要留尾巴,一定不要让别人用“烂尾”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主体工作做完了,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个工作叫“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