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2月22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年的“角儿”

发布时间:2015-12-22 09:08:10  

 

□班永威

小余第一次看演员房新枝的戏,是20年前的事情了。他告诉笔者,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戏曲里面的角儿。

闷热的夏夜,热闹的靖宇广场,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弦子声和“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顽皮的孩童、十几个旦角等依次出场,分列于戏台两侧。接着,精神矍铄的佘太君迈着稳健的台步,从幕后走出。“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佘太君穿宅越院来到了前厅……”小余一下就被大气、豪放的唱腔吸引,便走到离戏台最近的地方坐下,静静地欣赏这出名叫《五世请缨》的大戏。

戏台一侧悬挂着小黑板,上面写着“房新枝主演”。小余猜测,剧中佘太君一角应该由这位名叫房新枝的演员扮演。

少年时代的小余完全不懂戏曲,只是觉得演员的扮相很传神,唱腔与收音机里播放的相比毫不逊色。那时,演员唱戏是不用胸麦的,只有戏台前立着的两个长话筒。房新枝演唱得格外卖力,不到一个小时,脸上便出现了汗珠。

可即便如此,观众还是很少,年轻人似乎在凑热闹,摇着蒲扇的老年人则看得非常认真。很多人围在广场四周的露天“卡拉OK”前听别人唱歌。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里的人们似乎很青睐一切流行的东西。与带着港台腔的流行歌曲相比,戏曲的境况如昨日黄花,甚少有人欣赏。

演出持续了近3个小时,随着年轻观众的渐渐离去,戏台前显得有些冷清。乐队中有人打起了哈欠,站在佘太君身旁的十几名旦角,时不时把水袖当成扇子,来回扇着。只有房新枝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脸上的爱憎也更加分明。戏台,成了佘太君一个人的世界。面对奸臣,她满腔愤懑;面对帝王,她据理力争。当唱到“见尔等一个个健壮英勇,又好似七郎八虎保宋营”时,余太君的笑容里带着自豪,眼中却闪着莹莹泪光。那一刻,小余的心突然颤动了一下,分不清站在台上的是倔强的房新枝,还是悲壮的佘太君。他隐隐觉得,台上的人其实是在和嘶喊般的“卡拉OK”做着艰难的抗争!

那个夏夜,小余记住了房新枝的名字,也开始关注这位在寂寞中坚守舞台的豫剧演员。后来,小余在农村庙会上两次欣赏到房新枝的精彩演出,剧目是《秦香莲后传》和《下河东》,也在城市的影剧院里观看过房新枝主演的现代戏《红河绿柳》,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免费观看的。那时的房新枝虽已在驻马店及周边乡镇小有名气,不过在各种新思潮汹涌澎湃的上世纪90年代,要想让人们买戏票入场看戏已不太现实。

多年后的一个夜晚,小余再次走进靖宇广场。昔日的露天“卡拉OK”早已消失,豫剧却以极强的生命力,依旧在广场唱响。戏迷们相约在一起,清唱一些经典的唱段。

与戏迷们闲聊时提及房新枝,一名从驻马店豫剧团退休的老艺人告诉小余,正值盛年的房新枝因病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说罢,老艺人沉默许久,颇有感触地回忆起往事:“其实,房新枝并没有大红大紫过,更别说在省内广播电视节目中露脸。不过,在剧团颇为艰难的上世纪90年代,她依然奔波于各处,默默地演出着一场场大戏……”

听了老艺人的讲述,小余下意识地朝靖宇广场北侧望去,简陋的戏台已经不在,可是《五世请缨》里佘太君的身影犹在眼前……

小余时常想:何谓“角儿”?也许有媒体的热捧、鲜花的簇拥,再加上免费赠票演出中的廉价掌声——所谓的“角儿”便诞生了!可是当台下没有掌声和喝彩,甚至连观众都少得可怜时,有人却执着地坚守在戏台上!是的,就在20年前,在戏曲面对巨大冲击的上世纪90年代,有一位名叫房新枝的旦角演员,曾活跃在驻马店的戏曲界。小余清楚地记得,她饰演的佘太君怀抱着帅令旗立于简陋的戏台上,出征时的转身动作看似华丽却又寂寞无比。

当小余把20年前的情景讲给这位老艺人听时,老艺人由衷地感概道:“房新枝曾是咱驻马店的‘角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