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2月18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离不弃照顾智障女28年

发布时间:2015-12-18 08:29:14  

 不离不弃照顾智障女28

找到智障女的亲人后    张新友仍不舍得放手

□晚报记者               /

luf1512149.jpg 

好心老汉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28年前,50岁的张新友在村口遇到了一个智障女子,便收留了她。28年来,张新友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如今,78岁的张新友年事已高,无力再照顾她,希望尽快帮她找到家人。

“我一直在帮我们村一名智障老人侯变寻亲。可能找到她的家人了。”1215日晚,汝南县东官庄镇官庄村村委主任邓香云与本报新媒体部取得联系。她说,智障老人已在他们村生活了28年。现在,通过多方寻找,他们与老人的儿女取得联系。有一名自称老人儿子的男子,将从南京赶过来。希望在媒体的见证下,让老人与家人相见并相认。

他们是不是老人的孩子?28年了,老人家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孩子们会把老人接回家吗?

1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汝南县东官庄镇官庄村,见到了村委主任邓香云。热心的邓香云简单向记者讲述了老人的故事。

在邓香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张新友老人的家。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在院子里收拾东西,“他就是张新友”,邓香云说。听说记者要采访,不等记者问,老人便娓娓道来。

 

多次出走    总被找回

28年前,张新友在村口看到一名女子,衣衫褴褛,冻得瑟瑟发抖,便从家里拿了些吃的给她。吃完东西,女子便紧紧跟在张新友身后不愿离开。张新友问她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女子都答不上来。这时他发现,女子操外地口音,不是本村人,而且神智有些问题。女子当时身体很虚弱,张新友便拿出自己的积蓄带她去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几天的接触,张新友从女子口中得知,她叫侯变(音)。有一天,张新友正在做饭,一转身,发现侯变不见了。张新友立刻出去找,侯变已经没了踪影。到了晚上,张新友怎么也睡不着。“是死是活我都要把她找回来。”讲着讲着,老人便哭了起来。第二天凌晨,张新友在邻村池塘边看到了浑身泥泞的侯变,他特别自责,赶紧把她接回家,并发誓一分钟也不离开她。但这只是张新友的一厢情愿,找侯变成了张新友的家常便饭。这么多年,侯变因病离家出走次数不计其数,无论刮风下雨,张新友总是带上一袋馒头,骑上一辆破自行车,一路寻找。张新友回忆说,最长一次寻找侯变在外28天,路上饿了他就啃些干馒头,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摔倒再爬起来也不计其数,从汝南一直找到正阳,最终带她回了家。

luf1512135.jpg 

女儿哭着拉着张新友的手。

luf1512136.jpg 

“走吧,妈妈,我们一起吃饭去!”

无亲无故   不离不弃

“老头一辈子无儿无女,对她好得很,挣的钱全给侯变看病了。”“她脑子有问题,经常乱跑。要不是张新友,侯变估计活不到现在。”村委主任邓香云说。这时候,张新友回屋,拿出几张泛黄的纸张。记者看到寻人启事几个大字,上面都是寻找侯变的信息。张新友说,有一次,侯变又不见了,张新友带上干粮,骑着自行车就去找她,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没办法,他向当地电视台求助,掏钱登了寻人启事,还复印了很多宣传单,走在街上到处散发。功夫不负有心人,侯变总算安全回到了家中。

村民李振何说,每次侯变走丢,很多人都劝张新友,侯变是个智障人,你跟她非亲非故,放弃算了。但张新友总说,好好的一个大活人跟着他,就不能让她吃苦。后来,大家都被张新友感动了。就这样,两个非亲非故的人,相依为命,一转眼,就是28年。

年老体弱    为她寻亲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张新友慢慢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侯变的脚步了。他才意识到,他不能一直照顾她,是寻找侯变亲人的时候了。张新友开始试探着引导侯变说出一些地名和人名。偶尔侯变也会自言自语,经常念叨比如扶沟县、古城、太康、淮阳等,慢慢地,她嘴里又多了几个字,高、羊、瑞、朵(音)。张新友判断,这些应该是之前她身边人的名字。时不时她还会说出几个人名:发金、发田、发珍、玉珍、发户(音)。就靠着这些不完整的信息,张新友猜测,侯变应该是周口市扶沟县人。自己的孩子分别叫高、羊、瑞、朵(音),从此张新友开始四处打听。

知道老人的想法后,村委主任邓香云决定尽最大努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为此,邓香云想了很多办法,并且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了案。

但是28年过去了,别说一个智障的人,就是正常人,也很难完整回忆起28年前的事情。正在邓香云犯愁的时候,儿子提醒她通过网络寻找。

从不上网的邓香云开始学着上QQ,玩微信。“侯变,女,现年67岁左右,精神失常。28年前被汝南县东官庄镇官庄村罗北村村民张新友收留。现因张新友老人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无力照顾,急需帮侯变寻找家人,望朋友们帮忙转发,你的一次转发,老人就多一份希望!”每天一睁眼和临睡前,邓香云就把侯变的信息发布到网上。

多方寻找    喜讯传来

 

今年夏天,邓香云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了倪萍主持的“等着我”寻亲栏目,她赶紧拿起电话给栏目组打电话。她把信息发给栏目组,讲述了两个老人不离不弃的故事。随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但是,邓香云仍然没有停止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她还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忙转发。

直到几天前,邓香云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是侯变的儿子。我想去找母亲。”虽然日夜盼着早日找到侯变的家人,但是一接到这个电话,邓香云还是觉得有点突然,不知所措。对方自称是侯变的儿子,叫邵登高。他说有一个好心人告诉他侯变的信息,并让他与邓香云联系。他说侯变的很多信息都与他的母亲吻合。他和家人尽快与侯变相认。邓香云把消息告诉张新友老人时,老人激动得一夜没睡。

16日上午,记者在采访时,邓香云一直与邵登高联系,但是对方一直没有接电话。“不会是对方认错人了吧?”“不想过来相认了?”邓香云开始猜测。中午1时,邵登高仍然没有出现。

 

失散28   亲人重逢

 

记者带着遗憾准备离开。刚走到村口,邓香云的手机响了,对方是邵登高,他已经到了村里。记者看到两辆轿车行驶过来,一辆黑色轿车挂着周口的车牌,还有一辆白色轿车挂着南京的车牌。一名30多岁的瘦高个男子从车上下来。“我是邵登高,侯变口中的‘高’。快带我去见母亲吧。”邵登高说。记者仔细打量了一下,男子与侯变的确有几分相似。

记者一行把他们带到了张新友家。“就是俺娘。妈,妈……我是瑞。”一个40岁左右的女子拉着侯变的手,一下子哭得瘫在地上。“娘,我是高啊……”“变,我是国恩,是你弟弟,你还记得吗?”一看到侯变,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侯变就是他们寻找了近30年的亲人。

“终于找到你们了。”张新友喜极而泣。“我们找得也很辛苦啊。”侯变的弟弟侯国恩说,当年,侯变走丢后,全家都出去找她。每次只要一听说哪里出车祸了或者死人了,他们都会跑过去看看。“这些年,我们不知道扒了多少尸体。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姐姐了。”侯国恩说,看到侯变被照顾得很好,他特别欣慰。侯国恩说,几天前,村卫生站接了一个电话,对方就是“等着我”栏目组的志愿者,正在寻找侯变的亲人。因为是村里的老人,他知道侯变是侯国恩的姐姐,便通知了侯国恩。侯国恩又赶紧与邵登高联系,并告诉了家人。邵登高和他的姐姐连夜分别从南京和北京赶回河南。

“她不是有好几个孩子吗?怎么只有你俩来了?”张新友问邵登高。邵登高说,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原来家里穷,母亲有病,最小的妹妹几个月的时候就送人了,几乎没有联系。母亲离家多年,父亲又成了家,家里情况很复杂,除了姐姐,他跟家里其他兄妹来往已经不多了。

“侯变都有啥爱好?还有啥习惯?”张新友依然追问。“她喜欢唱戏,当年俺村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戏。”侯国恩说。“她吃饭用左手拿筷子。”侯变的弟弟说。回答很多问题后,张新友才满意。

“叔,谢谢您对我妈的照顾。您就是我的亲人。没有您,就没有我妈的现在。”邵登高拉着老人的手说。张新友却默默吸着烟,沉默了很久才说话:“你能照顾好她吗?”“放心,他可是我亲妈,我要赶紧尽孝,您就把她放心交给我吧。”邵登高说,他现在定居在南京,条件还不错,有能力照顾母亲。

 

老人纠结   是否放手

 

认亲本该就此结束,圆满画上句号,可张新友又“反悔”了。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怕侯变走后,此生再也见不到了。说完,老人放声哭了出来。邓香云开始给老人做思想工作。

“不行,我还是不放心,万一儿媳妇对她不好咋办?”老人开始担心。

一边是有着血缘关系却失散28年的亲人,一边是毫无血缘关系却生活在一起28年的人。没人知道侯变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几个小时过去了,侯变是留还是走一直没有答案。

“毕竟老人是俺家的恩人。我尊重他的意见。”邵登高说,如果突然把母亲接走,老人肯定接受不了,他们也不愿意伤害老人。他们同意把母亲先留在老人身边。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再来。等老人适应后,再把母亲接走。

“就是亲孩子也不一定对她好呀,要是对她不好,小变可咋办啊”“我死了以后,没人照顾小变,那咋弄哩?”“如果把她带走了,我让她回来你们就必须将她带回来啊。”老汉哭着说,现在亲人找到了,又害怕小变走,再也见不到她。下午4时,侯变的亲友团离开。老人依然很纠结,下次侯变的家人再来,他会同意侯变离开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