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 文/图
陈梅花在粮油店忙碌。
每天早晨6时许,家住开发区金河街道桑王庄社区的陈梅花都会准时起床,给孙女做好饭,才把孙女叫醒。随后,她把孙女送到幼儿园,来到粮油店,忙碌起来。
陈梅花的老公陆营说,孙女从小就跟着他们生活,吃喝拉撒都由陈梅花照顾。陈梅花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为这个家付出很多。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陈梅花的粮油店,看到她正在接电话。“打电话的是老主顾,准备订年关的货。”陈梅花说。
这时,店里进来一名顾客。见记者采访陈梅花,姓杨的顾客说:“陈姐做生意有一二十年了,我们经常在她这里买米面和杂粮。陈姐不仅人实在,而且卖的粮食质量好。”听到顾客夸奖,陈梅花有些不好意思。她一边帮顾客挑选粮食,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陈梅花今年50岁,老家在开发区关王庙。1995年,陈梅花和老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到驿城区。陈梅花说:“刚从老家出来时,孩子还小。我和老公了解市场行情后,决定做粮油生意。”
采访中,一名顾客购买了一袋25公斤的面。陈梅花二话没说,抱起一袋25公斤的面,放在顾客的车上。当记者问她累不累时,陈梅花说:“经常这样,习惯了。”一旁的陆营说:“以前进的货有些是50公斤的大包。我经常出去送货,这些大包都是梅花搬进搬出,非常辛苦。现在最重的是25公斤的包,相比而言稍微轻些,但也是体力活。”
一晃20年过去了,陈梅花不仅要照顾家,还要打理店里的生意,每天都很充实。
6年前,陈梅花的大儿子结婚了。孙女出生后,陈梅花开始照顾孙女。 “儿子和媳妇都外出打工了,孙女被放在家里。孙女从小就喝奶粉,一直与我们在一起生活。”陈梅花说,即使儿子媳妇回来,孙女也不愿与儿子媳妇在一起,愿意跟爷爷奶奶一起。
说起生活的艰辛,陈梅花表示,虽说做粮油生意挣不了大钱,但可以养家糊口。孩子嫌这个活脏,不愿意干,她只好继续干下去。陈梅花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孙女天真的笑容,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平时买米面的顾客很多,他们都认可我家的粮食,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熟人。”陈梅花说,这个店他们经营多年了。刚才,一个在深圳做馒头生意的顾客打来电话,让他发30袋面。这些都是老主顾,有了大家的信任,她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