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存款遇假存单 储户1.5亿元“人间蒸发”
警方介入调查
一年前从银行里拿出来的存款单,一年后却被银行告知这些都是假存款单。22名储户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的银行存款,1.5亿元不翼而飞。目前,山东警方已对存款单的纸张防伪标志、印章和纸张等进行鉴定。此外,该银行已有两名内部人员被警方控制,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
储户存款单(均为视频截图)。
储户接受采访。
当事的银行。
22名储户手握存单
1.5亿元存款“蒸发”
顾炳伟是浙江绍兴人。2014年5月他到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下设的滨州博兴农村商业银行曹王支行存了500万元,当时银行给他开具了存款单。可是钱到期后,他去银行取款,柜台工作人员经过查询却告诉他,这个存单银行里根本不存在。这下可把顾炳伟弄糊涂了,明明是自己在柜台窗口存的,存单也是工作人员出具的,怎么在银行系统里就不存在了呢?
在比对了存单的账号、公章,又用验票机核验后,柜台的工作人员表示,顾先生的存单从账号到公章都是伪造的,他们无法支付这笔钱。
和顾炳伟遭遇相同的还有同样来自浙江的胡伊敏。2015年8月,胡伊敏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下设的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渤海五路分社存入了260万元,现在她想提前支取,可没想到,银行工作人员输入她的存单账号后,查询到的却是别人的信息,而且金额只有500元。
情况与顾炳伟和胡伊敏类似的还有另外20名储户,而他们22人的存单总金额有1.5亿元。
听信中介高息诱惑
储户不远千里来存款
调查人员发现,涉及假存单的22名储户中,有20人来自浙江。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从浙江到山东滨州存钱呢?储户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中介人。
储户郑章财说,他认识一个姓梁的中介,称山东这边有信用社存款利息比杭州高,一年除了银行正常存款利息以外,还能额外再给储户5%到6%的利息。比如100万元的一年期存款,如果银行利息是3.3%,期满后能拿到3.3万元利息。如果存到山东的银行,存款当场就返给储户5%到6%的利息,也就是5万到6万元。
和郑章财一样,其他的储户也都是为了贴息款在中介的介绍下才从浙江来到山东的银行存钱的。
“贴息存款”已被明令禁止 有中介仍在暗箱操作
事实上,2014年9月11日,所谓的“贴息存款”业务被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文禁止。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列出的第一条违规手段,就是“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的高息揽储吸存”,即“贴息存款”。
这些储户原来在本地也都做过所谓的“贴息存款”,也都没发生什么意外,每次钱存进去后,中介就会给他们相应的贴息费用。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到山东存款,贴息款拿到了,本金却取不出来了。
真窗口出假存单 操作员已被调查
在储户胡伊敏的存款单上,可以看到经办人叫赵兰格。胡伊敏询问自己存款的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渤海五路分社,他们也承认给胡伊敏办理存款的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却不承认存款单是真的,也就是说,从他们的柜台窗口提供给储户的是假存单。
存在银行里的钱突然不翼而飞了,储户们心急如焚。他们也多次和银行进行交涉,得到的答复却是这些存款在当天就被转到了别人的名下,而经办的工作人员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钱款入账又被转走 银行客服曾确认存款正常
今年10月底,储户郑章财拿着到期的存款单去取钱,被银行认定存单是假的后,他找到了当时的银行负责人。查询的结果却是在他的钱存进去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被转给了一家目前还没投产的化工企业。
另一名储户傅彩娟在银行打印的交易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2014年10月16日当天,傅彩娟的信用社储蓄卡账号曾有过两笔交易:一笔是她的朋友从杭州给她转入、一笔是从她的账上转出到一个叫杨肖的人的账户上,而她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执行操作的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赵兰格”。
可是让傅彩娟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今年1月,钱已经被转走两个多月后,当她拨打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客服电话“96668”查询存款状态时,银行的工作人员还告诉她存款正常。在她的要求下,工作人员还发了一条信息给她:“经我社查询傅彩娟于2014年10月16日,在我社存款1100万元,存期一年,现存款状态正常。”
警方以“涉嫌伪造金融票据”为由介入调查
据傅彩娟了解,发信息的人叫李勇,是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渤海五路分社的工作人员,不少储户都是通过他办理的存款,当时在银行的大厅里就张贴着李勇的照片。
为了弄清楚自己的存款到底去哪儿了,傅彩娟和其他储户一起向山东省农信社滨州办事处发了一份调阅他们存款时的交易凭证申请,但是银行却以无法向个人提供为由拒绝了他们。
据了解,目前滨州当地公安局已经以“涉嫌伪造金融票据”为由对这些储户的存款失踪案进行调查,银行的工作人员李勇和赵兰格也被公安机关带走配合调查。储户们的钱究竟去了哪里,中间又是怎样操作的,其中到底有什么利益输送,银行、中介之间到底有什么利益纠葛,央视将继续关注。
(据央视)
当心骗局
“MMM”金融互助
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今年在国外盛行的一种“MMM”金融互助模式,也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该模式以不同的理财平台形式出现,号称在“全球范围内援助了数百万的参与者”。该模式打着“月收益达30%”,“比股票稳,比银行赚”的旗号,实际上,却遭遇投诉不断,多家平台跑路或消失,让参与“互助”的投资者陷入骗局,血本无归。
近日,银监会、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对此发出预警,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打着“金融互助”的名义,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的行为。
山东淄博的王女士,因为经常参与互联网理财,认识了一位自称名叫“曾政”的南京网友。互加微信后,该网友经常和王女士聊天,大谈发财经验,朋友圈也不时发一些理财项目。之后,又称自己认识 “厚德MMM”项目的操盘手,能赚钱,不断给王女士打电话发信息,邀请她参与。
王女士没能抵住诱惑,她11月底加入了该网友推荐的“厚德MMM” 金融互助平台,这个平台号称每天的利息高达10%。王女士发动亲戚朋友一共投资了30多万元,最终不仅利息没见着,本钱也没捞回来。再打电话,平台已经无人接听。据了解,“厚德MMM”互助平台11月25日才开放,短短一星期内已经有数百人上当,每人金额在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明确登记的受损金额近2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0月,“MMM”金融互助社区最初在俄罗斯正式上线,迅速蔓延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印度、菲律宾、美国。今年4月,“MMM”金融互助模式进入中国、泰国、越南、缅甸等国。该模式仅在俄罗斯就令上千万投资者受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