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2月08星期二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西平县工商局干部赵栓锦

发布时间:2015-12-08 08:36:12  

 他用爱照亮家中每个角落

——记西平县工商局干部赵栓锦

□晚报记者       / 

每天清晨,在西平县西关洪河桥西汤买赵路口,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开着一辆三轮车在此等候生意。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是一名普通的三轮经营户,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西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名干部。他叫赵栓锦,1962年出生,现为西平县工商局环城工商所一名普通科员。生活中,赵栓锦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儿子心中的好父亲。他时刻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受到全县工商系统的一致好评。

 luf151274.jpg

赵栓锦(左一)给岳母端水。

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只为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

近日记者在西平县环城工商所见到了赵栓锦,回忆起曾经的付出,他显得很平淡。“都是应该做的,吃点苦不算什么。”赵栓锦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他的同事们动容了。

环城工商所所长王富根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赵栓锦的情况。他原在濮阳市南乐县工商局工作。2002年,赵栓锦的哥哥因病去世,嫂子撇下两个年幼的儿子,以外出打工为由而杳无音信。看到这种情况,赵栓锦含泪送走了哥哥,面对白发苍苍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侄子,和妻子商量后,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在濮阳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到西平担负起照顾母亲、养育两个侄子的重任。周围的人不理解,劝他说:“他们自己的妈妈还不管他们,你操这心干啥?再说,你还有姊妹二人在西平,你回去每月工资又比在濮阳少200多元,何苦呢?”听到这些,赵栓锦总是淡然一笑说:“总得把他们养大成人吧!”他向领导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西平县工商局环城工商所。已初中毕业辍学外出打工的二侄子想从初一重新读书,赵栓锦毫不犹豫地让他重返校园。供二侄子上完三年初中,并不富裕的赵栓锦把自己在濮阳的住房以5万元的价格便宜卖掉,拿出3万元供二侄子到驻马店技校学习技术。同时,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省下的3000元送大侄子到郑州学习了无线电技术。

“尽管家庭困难,但赵栓锦对工作从来没有松懈过。”王富根告诉记者,赵栓锦在所里已经是老同志了,但是干活从来没有退缩过。有时候检查工作很繁琐,非常累,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所里每年有一个贫困户补助的指标,所里领导多次表示要把补助给赵栓锦,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我也放心了。”赵栓锦告诉记者,自己的侄子和儿子都大了,侄子都在外地生活,儿子也读大学了,现在自己很满足。虽然每月的工资除了房贷和儿子的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自己跑三轮还能挣点钱,刚好补贴家用。

“他现在还在照顾着岳母呢,为了给岳母治病,赵栓锦没少受罪。”王富根同情地说。

无微不至照顾母亲和岳母,赢得大家交口称赞

“父母恩重如山,我们做子女的无论怎么报答也不为过。”赵栓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孝敬老人的事迹在系统内外有口皆碑。2006年,他的母亲因脑血栓住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还因过量用药引起胃出血,经常呕吐得满床血。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赵栓锦悉心照料着母亲,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清洗衣物、擦拭身体……几个月如一日,从没让母亲生一个褥疮,直到母亲去世。医院的主管护士说:“这样的病号我们见多了,很少见到儿子把母亲照顾得这样周到的,实在是难得呀!”

2014年,赵栓锦和妻子李丽又承担起了照顾80多岁岳母的责任,每天陪着岳母散步、聊天。赵栓锦说:“多陪陪老人,老人家身体好了,我才能安心工作。”岳母患有气管炎和冠心病,为节省路费,赵栓锦开着三轮车带着岳母到驻马店和漯河为老人家看病。赵栓锦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感激妻子和她的家人,所以对岳母好是应该的。“当年我从濮阳市调回来工作,妻子毫无怨言地跟我回来了,我很感动。”赵栓锦告诉记者,从濮阳市回到西平的时候,还是妻子李丽的提议,但是回来的话,妻子工作很难调动,李丽就毅然放弃了工作,跟着赵栓锦回到西平县一心照顾婆婆。“让我感动的是,岳父和岳母也很支持我们回来照顾家人,还时常在经济上帮助我们。”赵栓锦说,人不能忘本,岳父岳母对自己好,自己现在照顾岳母也是理所应当的。

记者跟随赵栓锦来到他的家中时,他的岳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老人家知道来意后,话匣子打开了。“俺这女婿,一天三顿饭都是他做。我有腿疼的毛病,一出门,女婿和闺女总是搀扶着我。”岳母激动地说,“我有一点不舒服,俺栓锦就说赶紧看看去。”平实的话语背后凝结着的是赵栓锦无私的爱和无悔的付出。

记者了解到,赵栓锦的岳母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已经好了很多,每天早晨还能自己下楼锻炼身体。“我已经83岁了,还把我照顾得这么好,我和满足。”赵栓锦的岳母张桂蓝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还在喝着中药,赵栓锦就每天给自己熬药,每天陪自己下去锻炼。“为了让我下楼的时候方便,他每天都把楼梯的扶手擦一遍。”老人感动地告诉记者,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

“每周都要骑着三轮车到漯河或者驻马店一趟,就是为了给我检查身体。”老人告诉记者,女婿买这个三轮车更多地是为了给自己看病方便,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每次去看病都很不方便,女婿就想着买个三轮车带自己去看病。记者了解到,直到现在,赵栓锦还是经常骑车三轮车带着岳母到漯河等地给老人看病。“寒冬腊月,将我妈背上背下的,栓锦总是一身汗。”妻子李丽感动地告诉记者,有这样的丈夫,她很满足。

关心妻儿

注重儿子道德品质培养

2013年,赵栓锦的妻子因工作上的原因患上抑郁症而精神失常,严重时甚至不认识丈夫和儿子。面对精神失常的妻子,赵栓锦没有逃避和放弃,而是带着妻子四处求医并耐心地开导。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终于走出阴霾。每每提到这些,妻子总是心怀感激地说:“我丈夫栓锦实在是一个好人,要不是他,我现在不知变成啥样了。”

“我和栓锦都希望日子过得好就行了,谁也不和谁计较。”妻子李丽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感情很好,当年义无反顾地跟着丈夫从濮阳回到西平县,就是因为相信丈夫能够让自己幸福。“我觉得挺好的,虽然不是很富有,但是很幸福。”李丽说,丈夫对谁都好,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都很负责任。

“人只有不把钱看得太重,才能坦坦荡荡。”赵栓锦常说:“人活着要有个高尚的心灵。”赵栓锦的家庭收入不多,每月还要面对1000多元的房贷压力,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本来可以申请大学生贫困补助,他本人向单位申请贫困家庭补助应该也没有问题,但他从没向组织张过口。当领导了解到他家庭情况,让他申领贫困家庭补助时,他却说:“还有比我更困难的家庭,还是让给他们吧!”为接济家用,赵栓锦白天上班,早晨和晚上工作之余跑起了三轮车。

在教育上,赵栓锦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他总是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对人要友善,学习要上进。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在大学里生活节俭,学习勤奋,热心助人。由于热心助人,儿子被推选为班委委员。每月他的生活费只花销600元,但在帮助同学的时候毫不吝啬,总是把结余的钱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赵栓锦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壮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一言一行却始终体现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自己善良的心和无私的爱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