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 心血管疾病高发
冬季应定期测量血压
冬季是心脏病的易发期、高发期,
寒冷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庞学民表示,由于天气寒冷,为了维持身体体温,全身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以致血管阻力增强,血流不畅。
“血管收缩会出现两个方面的危害,一是血压升高;二是为全身供血,心脏需更加努力泵血,其耗氧量增加。”庞学民表示,血压升高后,会引起心梗的高发及心衰的发作或加重。加上心脏耗氧量的增加,又会加重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疼痛严重程度更明显,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65岁的市民王静兰几天前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头晕的症状。“那天刮大风降温,我出门忘了带帽子,就在小区里转了一圈。以前我从来没头晕过,这两天却不舒服。”王静兰说。
庞学民表示,气温骤降,像王静兰这样的老年人血管本身就比较脆弱,更容易诱发疾病。老年人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
定期测量血压
市民高亮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亮表示 ,要做好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主要应从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 、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对身体大有好处。我坚持了好几年,身体状况明显好转。”高亮告诉笔者。
庞学民表示,除了高亮提到的几点外,保暖也非常重要。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和太多进补,应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庞学民建议,在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要保暖外,还应多喝水。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酌情加药。
心血管疾病低龄化
庞学民告诉笔者,近期有一名35岁的年轻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来医院就诊。“这名年轻患者是一名部门经理,身高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40岁左右的人有发病增长的趋势,原因有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喜爱吃高盐高脂的食物等。”庞学民说。
“如果市民发现自己持续胸闷、头晕、气喘等,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就诊,因为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前兆。"庞学民表示,高血压病人早期可能一点儿感觉都没有,有的人仅仅表现为头昏脑涨、精力不够,多数人误以为是因为“休息不够”,其实是高血压所致。冠心病患者则可能会在活动时感觉胸口有闷胀感,上楼梯或运动时没劲儿。有的人不在意,误以为是“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