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永良
本报讯 11月22日,市民王先生反映,他花1800元钱在网上购买了一只阿拉斯加幼犬,卖家给他托运来的却是一只土狗。
“11月1日,我在某知名网站上看到一个宠物网购站。我进入该网站,选中了江苏省无锡市一家网店出售的阿拉斯加幼犬。”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店主很热情地给他发来一张阿拉斯加幼犬的照片。照片中的小狗很可爱,王先生非常满意,经过讨价还价,这只标价3000元的阿拉斯加幼犬被他砍到1800元。
后来,店方说可以提前下单,并催促他付费。店方还称在邮寄前要给小狗做检疫,需要花钱,而且活物都要长途运输,运费很高,所以坚持先付款、后发货,且不接受支付宝付款。“对方将其实体店地址告诉了我,11月14日,我便通过微信绑定网银给店主汇去1800元钱。”王先生说。
记者按王先生提供的电话,很快加上了对方的微信。记者以买家的名义与店主联系后发现,他们出售的宠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且要求买家通过微银交易,不接受支付宝付款。
而记者在某购物网站“宠物专区”的明显位置看到了消费者网购宠物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通过支付宝交易,保留交易凭证,收到宠物后要带宠物进行健康检查,之后才能确认付款。
据工商人员介绍,要求发货前通过银行卡或微银付款的交易都有风险,缺少了网购平台第三方的监管和交易证据,一旦出现消费纠纷,买家往往吃“哑巴亏”。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