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杨 丽 通讯员 赵成福 文/图
12年消防生涯,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灭火救援战斗洗礼,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2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16次,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训练标兵。
他,就是驻马店市公安消防支队驿城区大队风光路中队政治指导员董英俊,武警上尉警衔,并于日前荣登11月“中国好人榜”。
近日,记者在驻马店市公安消防支队驿城区大队见到了董英俊。初见董英俊,记者没有将这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军人和记者了解到的英雄形象联系起来。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慢慢发现了这个年轻军人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也了解到了他的感人故事。
董英俊(左一)在出警中。
危难前 勇当先
“董英俊性格沉稳,长年在一线带兵,从不讲报酬。”采访中,董英俊的上司苏祖翔告诉记者,董英俊入伍12年来,始终战斗在灭火抢险救援第一线,参加各类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2800多次,营救遇险人员220多人,先后参与了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化学品泄漏、抗洪抢险等重大灾害事故处置,攻坚克难,屡立战功。
苏祖翔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
为了减少伤亡,董英俊只身一人从侧翼深入储罐区,发现整个液化气站火势凶猛,爆炸升起的火焰有四五十米高,两个储罐正在猛烈燃烧,并伴随刺耳的啸叫声。罐区充装间南侧的砖墙已被炸塌,二十多个液化气钢瓶已爆炸,剩余的三十多个也受到管道火焰的剧烈烘烤,若再次发生爆炸,可能会引起剧烈的殉爆。
指挥部根据董英俊侦查的情报,决定在罐区南侧架设水炮冷却。考虑到董英俊对罐区情况熟悉,指挥部决定由董英俊担任攻坚组长。他迅速带领本中队队员在罐区南侧形成两条80水带线路,在推进到距火场80米处时,着火罐连续发出两次响声,指挥部立即拉响撤退警报。正在罐区的董英俊来不急撤退,立即将身边的队员按倒在地上。着火罐发出次响声后火势变大,继续燃烧,没有发生爆炸。指挥部命令董英俊继续完成设置水炮阵地任务。
董英俊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继续向罐区推进,终于将电动遥控炮架设到距罐区10米处的地方。在全体参战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历经21个小时的冷却、置换、监护,终于将大火成功扑灭。
尽职责 显忠心
当危险来临,生命的属性是冲锋;当烈火来袭,灵魂的底色是忠诚。董英俊以血肉之躯,救民于水火,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董英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告诉记者,其实发生火灾的时候,自己往前冲,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一心只想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现场5个甲醇、甲胺的反应釜猛烈燃烧,旁边紧挨着的厂房内放有近百吨化学易燃材料。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可能造成更大的事故。在事故现场,董英俊向指挥中心汇报了情况,要求调集增援力量。随后,他布置了先期灭火力量,自己背上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侦查火情。
董英俊穿梭于火灾现场,虽然戴着呼吸器,但浓烟的熏烤还是呛得他直流眼泪。他托起水枪进入内部灭火,现场的高温让他不停地流汗,很快他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他一面指挥着,一面奋力作战。此时的他已经不知道疲惫的滋味了,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战斗在浓烟烈火之中,竭尽全力保护着临近厂房。
厂房的外墙经过长时间燃烧,已经发生了轻微的倾斜,随时可能发生坍塌。董英俊主动请缨带领几名素质好的战士负责堵截火势。就这样,在浓烟与烈火的考验下,他冒着生命危险顽强抵抗着火魔的侵袭,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
董英俊在工作中。
严要求 做表率
“我们特别喜欢指导员,他非常理解我们。”采访中一名叫小陆的士兵告诉记者,董英俊对士兵们特别好。而且最让大家感动的是,他在训练中精益求精。董英俊的体型要比其他士兵胖一些,因此训练中很多动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董英俊从来没有影响过训练。小陆告诉记者,董英俊长年在一线参与救援,业务能力很强,即便平时不参加训练,他的救援能力也不会受到影响,但董英俊每天都坚持和战士们一起训练。
每支消防中队都聚集了一批业务尖兵,他们相当于民警中的“特警”,这些“特警”平时的训练很苦。董英俊所在的风光路中队是驻马店支队灭火执勤任务最重的中队,平均每天都要出警三次以上。“作为指导员,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是不行的。”董英俊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纪不大,但已是入伍多年的老兵了,必须要给下面的战士们带好头。
记者了解到,2009年,支队成立了灭火救援攻坚组,董英俊得知后第一个请缨报名,成为驻马店支队第一批攻坚组的成员。
在平时的攻坚训练中,他更是精益求精,认真研究训练操法,不断总结经验。他常对战士们说:“我们的训练就是要向‘攻坚’看齐,能攻得下恶仗,同时能在平日的灭火战斗中游刃有余,有‘游刃有余’的本事才说明你们熟练地掌握了业务技能。能打10分钟的水,绝不多打5分钟,多从老百姓的角度想想,尽最大限度为他们减少损失。”
正是他的严格要求,练就了一支军事业务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严明的“驿城消防铁军”,在扑救各类火灾和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突出作用。风光路中队连续五年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
舍小家 顾大家
“其实我也很想家,但由于工作繁重,有时候只能委屈家人。”在对待“大家”与“小家”这个问题上,董英俊从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而分散工作精力,影响正常工作。
“当时的心情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不舍。喜悦的是初为人父,不舍的是第二天就要归队。”董英俊告诉记者,女儿出生的时候,距离国庆65周年很近,随之而来的执勤战备任务也很重,自己必须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由于部队进入二级战备,他不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
就这样,刚刚尝到了做父亲的喜悦,董英俊就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工作和执勤战备工作中。在2014年国庆安保及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安保中,董英俊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此时他的家里也发生了很多事:刚出生的女儿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父亲病重,两人都由瘦弱的妻子在照顾。对于家人,董英俊心里满是愧疚。妻子马潇潇用她的坚忍和奉献支持着董英俊的工作。因为她深知,丈夫是一个拼命三郎。
在董英俊心中,拯救生命是消防官兵的天职。他用小家的“缺”去交换万家灯火的闪亮。
“女儿现在会说话了,有时候在电话中会让我回家陪她玩,虽然每次我都答应了,但总是做不到。”董英俊告诉记者,自己心里很愧对女儿,总是想着闲下来的时候,好好带着妻子和女儿出去玩一玩,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抽出时间。
这就是董英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黝黑的脸庞始终饱含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这就是董英俊,一个把责任视为生命的人。不管面对任何危险,他总是直面生死,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