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蕊 文/图
“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吃”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丰富。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吃”这种行为本身上,还逐渐体现在“吃”的环境上。正因为如此,一个个富含文化色彩的主题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韩国主题餐厅。
主题餐厅的变化
几年前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以“公社”、“大跃进”为主题符号的餐厅,这些餐厅从碗筷到装饰品,无不透露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这类餐厅针对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出生于建国初期的人们。
近两年,我市主题餐厅的形式开始丰富起来,主题形式不仅再以“回忆”为主,而是“回忆”和“体验”共同发展。如一些酒吧餐厅、海洋主题餐厅、卡通动漫餐厅等,这些餐厅由于不过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回忆诉求,可以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天马行空的体验环境。这类以体验为主题的餐厅,主要针对年轻的消费主力。同时,回忆类主题餐厅也开始大打年轻牌,其主题环境从“文革”时期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
年轻一族的需求
主题餐厅从出现到流行,只用了一年时间,这与主题餐厅的消费主力人群有极大的关系。如今,到主题餐厅就餐的大部分是80后、90后年轻一族。这些年轻人的传播能力既快又强,传播方式多样,有时一个美食微信群就能集齐一个饭局,有时一张餐厅图片就能吸引不少人前去就餐。
由于主题餐厅会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进行主题化改造,所以更容易满足年轻人“爱尝鲜、赶时髦”的消费偏好。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承受的压力大,主题餐厅超越现实的环境,能让他们暂时摆脱烦恼,重温年少时的纯粹与美好。
消费者重视就餐环境
消费者到主题餐厅就餐与到普通餐厅就餐的初始原因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要去一家餐厅吃饭,说的最多的是:“我知道一家餐厅,它的哪个菜比较好吃。”而当我们准备去某家主题餐厅就餐的时候,我们大多会说:“有一家餐厅的环境不错,可以去看看。”
从“吃”到“看”,体现了消费者对就餐环境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具有特色的就餐环境成为决定一个餐厅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在朋友的口中,就是一个‘吃货’,市区有特色的餐厅我基本都去过了。根据我这几年‘吃’的经历,单纯的菜品已经很难吸引我。”11月10日,笔者走访时一名市民说,随着味蕾的逐渐“麻木”,身体其他器官的感受已经成为她选择饭店的主要因素。
要想长久发展还得味道好
环境是餐厅吸引消费者的王牌,但是菜品才是餐厅留住消费者的关键。主题餐厅的竞争不仅仅是环境的竞争,因为作为一个饭店,饭菜好吃才是“王道”。
主题餐厅最后的竞争还是要回归到“吃”上,但这种“吃”将主题环境充分融入到“吃”的形式中了。单纯地发展主题环境,已经使消费者在就餐时的“新鲜感”大于就餐后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