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1月12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热心公益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15-11-12 08:22:59  

让热心公益成为习惯

 

□刘学华

 

文化长廊是我市的一大特色。走在大街小巷,你总能在很多建筑物的墙壁上看到一组组人物形象、漫画,配以文字,图文并茂,或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或进行廉洁勤政教育,简洁生动,耐人寻味。而欣赏文化长廊也因此成了一些市民的爱好,驻足品评,乐此不疲。譬如64岁的先生,他不但喜欢看文化长廊,而且还在市文明大道南段的廉政文化长廊上发现了不少错字,比如“己”成了“已”,“田”成了“申”。

文化长廊上的内容,应该先由有关部门设计好,再由书写者一笔笔“搬”到墙壁上。之所以出现错字,一方面可能是设计时的失误,比如电脑输入选择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书写者的疏漏,书写习惯不正确,且自己没有察觉。无论如何,如此精美的版面上出现错字,就像美人脸上的污垢,纵然不那么明显,也难免给人美中不足、如梗在喉的不舒服感。特别是,长廊冠以“文化”的标签,担负宣传和引导的功效,尤其不能允许错别字隐匿其间。

只要版面设计者用心,书写者小心,最后再辅以必要的检查与修正,文化长廊上的错别字瑕疵大体就能避免。还有就是有先生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发现错误,立即指出。先生看到文化长廊上的错字,没有苦笑着摇头作罢,也没有评头论足一番后拂袖离去,而是主动给晚报热线打电话,反映情况,吁请有关部门及时改正。

先生无疑是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热爱这座城市,像关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关心城市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维护城市形象,努力尽着一个普通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这让笔者想起多年前,市区某个路口交通引导牌上泌阳的拼音还被按习惯标注为“beiyang”时,也是热心市民发现并反映到报社,后被更正过来。事实上,这样的热心市民这些年越来越多,他们关注的事情大到社会民生、市政建设,小到公园遛狗、文化长廊上的错字,不一而足。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热心市民的关注下才得以顺利解决。热心市民的举动,让我们心里暖乎乎的。

百密一疏,谁都难免有失误。而改正类似文化长廊上错字这样的失误,需要古道热肠,需要敏锐的眼睛、负责任的精神和真诚坦率的指正。当然,也需要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有错就改的魄力。城市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愿我们都能像荀先生这样,让热心公益事业成为自觉习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