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1月09星期一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牵线搭桥 五位老人了心愿

发布时间:2015-11-09 09:13:06  

 “专家带徒”是天中晚报社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而实施的一项业务学习制度和业务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报社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业务专家每人选取二三名中级职称及以下的编辑、记者作为“徒弟”,手把手地教业务知识。“专家带徒”制度实施以来,报社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带领“徒弟”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稿件,也使“徒弟”们的业务素质得到迅速提升。记者节前,报社的业务专家再次带领“徒弟”走进基层一线,采访报道一批鲜活可读的新闻,以特有的方式庆祝新中国第16个记者节。

记者牵线搭桥   五位老人了心愿

57年前,他们正值壮年,参与修建宿鸭湖水库;57年后,他们已是耄耋老人,回忆起当年参与修建宿鸭湖水库的故事,他们满是自豪。他们对宿鸭湖水库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想在有生之年再到宿鸭湖水库看一看。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牵线搭桥,帮助老人们完成了心愿。

□晚报记者   刘荣亚   户向阳   栗晨曦

“李贞、赖货大爷等几位老人受邀参观了宿鸭湖水库,听说还坐了船!”“他们年轻时为修建宿鸭湖水库都出了力,去看看也值了!”这几日,在上蔡县无量寺乡栗庄村,几位白胡子老人成了明星人物,村民见了他们便让他们讲去宿鸭湖水库的事儿。

“现在水库漂亮着呢,设备先进,管理也好……”几位老人逢人便感叹宿鸭湖水库的巨大变化,夸赞宿鸭湖水库管理局给予他们的礼遇。

从宿鸭湖水库回去已经好几天了,几位老人的兴奋劲儿还没有过去。“这几天做梦都是大家在宿鸭湖水库的场景,真是没有白去,俺的心愿也算了了 。”昨日,李贞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促成老人们到宿鸭湖水库一行,还要从本报的一篇报道说起。

一篇报道牵出一桩心事

1016,本报《天中历史》工作室刊发了宿鸭湖事忆(二)——《大干快上 水库大坝50多天建成》的稿件。文章中,上蔡县无量寺乡栗庄村今年82岁的栗赖货老人讲述了1958年自己参与修建宿鸭湖水库的情景,并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再去宿鸭湖水库看一看。

老人这句不经意的话,却引起了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局长张东升的注意,他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与本报记者联系,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并表示愿意提供方便,帮助老人实现再次到宿鸭湖水库看一看的心愿。

记者随后联系上栗赖货老人。老人立即找到本村当年和自己一同去修建宿鸭湖水库的李贞老人以及其父亲、哥哥参加过修建宿鸭湖水库的栗书奎老人商量。几位老人商量后很快决定下来。

“咱村的栗狗卡老人修建过宿鸭湖水库,栗运柱老人的父亲也参加了修建宿鸭湖水库。”听说几位老人要去宿鸭湖水库,村民向几位老人提供线索。

“那太好了,没想到栗狗卡也参与修建宿鸭湖水库了,现在身体也很好。运柱也能代表他去世的父亲去看一看。”得知这个消息,今年74岁的栗书奎老人高兴地说。

“老人们年轻时为修建水库付出那么多,57年后能再来看看,我们也非常高兴,非常欢迎他们!”得知李贞、栗赖货、栗书奎、栗狗卡、栗运柱5位老人准备去宿鸭湖水库,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朱琳说,并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了此事。

经过记者和双方沟通,老人们决定113日去宿鸭湖水库。

“尝尝咱宿鸭湖水库的鱼”

113上午,天气很好,伴着和煦的阳光,一辆银白色面包车疾驰在上蔡县通往宿鸭湖水库的路上。面包车内,栗赖货等5位老人时而观看四周,时而发出哈哈的笑声,时而若有所思。他们一直在猜测宿鸭湖水库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上午11时许,5位老人终于到达了宿鸭湖水库管理局。

“欢迎各位老同志,你们一路辛苦了,现在快中午了,咱们先歇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带你们去看看宿鸭湖水库。”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科科长丁富松和朱琳早已在等候,看到几位老人到来,立即迎了上来。

“给你们添麻烦了!”老人们客气地说。

“过去你们为宿鸭湖水库建设做出了贡献,现在你们能来看看,我们非常高兴。局长不在家,电话中一再安排,让我们提供好服务。” 丁富松急忙打消老人们的顾虑。

“这是咱们宿鸭湖水库的画册,你们先看看。”丁富松将画册送给老人们,并向老人们介绍宿鸭湖水库的基本情况。

得知水库历经6次除险加固,现在库容能达到16.3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多种项目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老人们非常欣慰。

“尝尝咱宿鸭湖水库的鱼!”中午,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张五星特意让管理局食堂用水库的鱼为老人们做了几样菜,让老人们尝尝。

“吃着很软,肉很鲜。”“宿鸭湖的鱼就是好吃,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吃着鱼,老人们连连称赞。

“那就多吃点儿。你们多吃点儿,我们高兴。”朱琳热情地招呼老人。

1958年修建宿鸭湖水库时,要能吃到这么好的饭,我们才有劲呢!”栗狗卡老人激动地说。

“修水库大坝时,我们都抬双箩筐,比赛谁抬的多,天天累得走都走不好。看到现在的宿鸭湖水库发展这么好,当年的辛苦也值了。”栗赖货老人说。

老人们一边吃,一边回忆着当年修建宿鸭湖水库的情景,露出幸福的笑容。

liup15110.jpg 

记者在宿鸭湖水库采访。

晚报记者      /

luf151188.jpg 

工作人员向老人们介绍宿鸭湖水库的发展情况。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luf151192.jpg 

老人们和记者、水库管理局工作人员在七孔泄洪闸前合影。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老人们大开眼界

吃完午饭,丁富松和朱琳首先带老人们来到七孔泄洪闸。

在七孔泄洪闸,工作人员带老人们来到3楼的泄洪闸控制室。看着那么多的高科技操作设备,老人们连称开眼界了。

工作人员还破例开了一个闸口,让老人们看看如何泄洪。“以前一直认为闸门是人工操作的,没想到现在都用电脑控制了,真厉害!”栗书奎老人一边看一边连连惊叹,还不时掏出手机拍照。

参观完七孔泄洪闸,丁富松和朱琳又带老人们观看了大坝,详细讲解大坝现在的防洪功能。

“这和大海有啥区别啊,一眼望不到边!”下午3时,老人们来到水库的 旅游码头,看着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湖水,老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大爷,这里是宿鸭湖水库视野最开阔的地方,很适合观景。”码头工作人员解释。

“风景真好,真好!”老人们禁不住连声叫好。

丁富松和朱琳还特意安排了一只船,让老人们坐坐。听说要坐船游湖,老人们兴高采烈。

“那个是岛吗?”不知谁说了一句,老人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趴在窗户上观看宿鸭湖的美景。

“记者同志,给我们在甲板上拍张合影吧。这辈子还没有坐过这样的船。”李贞老人提议。

“来吧!希望你们在这里留下最快乐的瞬间。”记者热情地回答。大家扶着老人们来到甲板上,为老人拍照。“哈哈……”老人们爽朗的笑声在湖面上久久回荡。

希望宿鸭湖水库越来越好

“谢谢你们今天的照顾,让我们实现了愿望。希望宿鸭湖水库越来越好。”参观结束后,李贞老人向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表示感谢。

“宿鸭湖水库能有今天,有你们的功劳,如果以后想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们。”丁富松向老人们发出邀请。

“好!好!”回答后,老人们再次发出畅快的笑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