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文/图
如今,虽然蚕丝被、羽绒被等各种“概念被”充斥冬被市场,但厚实而价廉的“手工弹制”棉被仍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11月3日,在市建新街笔者发现,一家棉被加工店的店主正在赶制棉被。天气渐冷,冬被销售迎来旺季。
店员在弹棉花。
传统棉被受青睐
市民梁灿最近刚搬进新家,“搬家了,准备把用了几年的被褥全换成新的。”梁灿说,她到商场里逛了逛,发现卖的几乎都是蚕丝被、羽绒被等轻薄的被子。
她告诉笔者:“前两年我图新鲜买了一床羽绒被。羽绒被虽然暖和但感觉不贴身,我还是习惯盖棉被,虽然沉一些,但踏实舒服。”
“最终,我订做了3床棉被和2床褥子。”梁灿说。
市民张改芝前几天给即将出生的孙子订做了一套小被褥。“孩子皮肤娇嫩,还是睡棉质的被褥比较舒服。”张改芝说。
生意进入旺季
近期,加工手工棉被的生意火了起来。在市中华大道上的一家棉被加工店里,四五名顾客正在排队等候做棉被。
店老板王杰告诉笔者:“这两个月是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上午八九点开门,往往一直要忙到晚上,有时还要加班,一天下来腰酸背痛,鼻孔、眼睛里都是棉絮。”王杰的这家店已经开了很多年,有不少回头客。
据王杰介绍,做棉被的市民中,有的是拿旧棉被翻新,有的直接做新棉被。做棉被大多是按重量收费,如果都用新棉花,每斤收费18元。如果是棉被翻新,根据尺寸的大小,每床棉被收取15元至30元不等的加工费。
传统工艺“机械化”
“以前是人工弹棉花,现在都用机器了,速度快,弹出来的棉花更蓬松。”王杰说,他弹棉花已经十几年了,过去手工弹棉花,一天最多只能弹三四条棉被,现在改用机器弹,一天可以弹几十条棉被。
接受笔者采访后,王杰和另外两名店员立即开始制作棉被。3人戴上口罩,在工作台上将里衬布料铺平,把成卷的棉花展开,一层一层地叠放……3人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几分钟的工夫,一床棉被就做好了。
“弹棉花又苦又累,也挣不了很多钱,现在哪儿还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会弹棉花的人少了,作坊也就少了。”采访中,不少市民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