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要
备孕时光很幸福
□晚报记者 袁 敏
生了女儿后,罗艳和老公就决定不生二孩。或许女人都是健忘的,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罗艳竟有了生二孩的想法。想象着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场景,罗艳就很开心。“要生!宝宝有个弟弟或妹妹就不孤单了,孩子的童年会更快乐。”罗艳说。
罗艳今年34岁,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罗艳有一个弟弟,老公有一个姐姐,双方父母都已退休,有自己的退休金。
“生女儿前,我快乐地做着各方面的准备,吃叶酸、多运动、多休息,多方面了解孕前知识。”罗艳说,老公更是戒烟戒洒。
在望眼欲穿的期待中,女儿豆豆降生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剖宫产生下女儿的痛苦和最初六个月带孩子的艰辛,让罗艳没有勇气再生一个孩子。
“豆豆出生后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姥姥偶尔过来帮忙。现在孩子上学了,挺懂事的,基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罗艳说,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有了生二孩的想法。因不符合生育二孩的政策,她和老公只好作罢。
对于生二孩,罗艳曾有过强烈的意愿。那时,朋友提议让她偷生,也有朋友提议让她办个假离婚,罗艳没有采纳。得知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她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觉。
对罗艳来说,家庭里添一口人经济压力并非承受不了。罗艳说,豆豆出生后,她和老公买了一小套学区房,今后老二也可以享受这套学区房带来的实惠。
“女儿已经6岁了,真的觉得孩子很孤单。看了有关‘国家放开二孩政策’的有关报道后,我问豆豆,妈妈再给你生个小弟弟吧?”罗艳告诉记者,当时,豆豆很高兴地说:“那样我就有人玩了……”听了女儿的话,她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
罗艳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人,每家都有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气氛特别融洽。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孤单,所以我一直想再生一个和女儿做伴。”她已经着手做怀孕的准备。
“虽然现在不能马上要二孩,但是既然决定要生二孩,我和老公仿佛又回到了生女儿前的状态。现在,老公拒绝了烟酒,能不去的应酬不去了,回家的时间多了。”罗艳说,这几天,他们早上一起跑步,晚上一起散步,感情愈发好,备孕二宝的时光真的很幸福。
让孩子有个伴儿
□晚报记者 高琳琳
今年32岁的张燕是80后,虽然在家里不是独生子女,可她一直有要第二个孩子的念头。
“我有个妹妹,去年妈妈生病时,都是我和妹妹在床头伺候,别人都很羡慕我妈妈。”张燕告诉记者,她对父母格外亲,有什么事都会想到父母。
张燕有一个6岁的女儿,乖巧懂事,可是性格有些孤僻。张燕一直很担心,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和同学接触外,生活中很少有谈得来的朋友,性格不开朗,还有些自私。平时张燕鼓励女儿和其他小朋友多接触,希望女儿能活泼一些。
张燕说,记得小时候,院里有一个女孩是独生女,邻居都有兄弟姐妹,看着别人享受大家庭的温暖,这个女孩很自卑。后来,由于性格孤僻,这个女孩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小时候虽然和妹妹经常吵架,但越大越亲。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人,遇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张燕说,女儿虽然才6岁,但看到孩子在屋里玩时经常自言自语,她心里很难受。如果她和丈夫到了走不动的那一天,全部责任都会落在女儿肩上,女儿肯定会很辛苦。
前几年张燕问女儿,愿不愿意要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一开始女儿坚决不要。现在,孩子渐渐长大,观念有了转变,希望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看到女儿对朋友的孩子那么友好,张燕认为女儿可以接受她再生一个孩子。
“虽然养两个孩子很累,但孩子长大后可以多一个亲人。想想这些幸福的事,现在受的苦就不算什么了。”张燕说。
张燕说,她要二孩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虽然不能给孩子什么大富大贵,但让孩子生活在快乐的环境下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她愿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同时希望有能力的父母考虑生二孩,让孩子有个伴儿。
反方 不要
压力大 无力养育二孩
□晚报记者 袁 敏
今年32岁的陈瑞是一个两岁女孩的爸爸。这几天,大家一直在议论“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一事,他和老婆却不以为意。听到这个重磅消息时,他一脸愁容地说:“还生俩呢,一个都快养不起了。”
虽说女儿乐乐才两岁,但陈瑞夫妇说,现在就已经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孩子的奶粉、衣服、玩具等贵得吓人,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们现在能勉强应对,将来孩子上了学,就要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等。“我们两人的收入可能还不够孩子的花销呢。”陈瑞话里透出一种无奈。
记者了解到,陈瑞老家在农村,上面有六个姐姐,家里就他一个男孩。父母都70多岁了,身体不好,长年有病。“生乐乐的时候,我爸妈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是我们夫妻俩带大的。”陈瑞说,乐乐刚出生时,他既要照顾妻子和孩子,又要上班,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两年过去了,陈瑞父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需要他们照顾。“作为儿子,我怎么忍心给父母徒增烦扰呢?”陈瑞说,现在的情况不是照顾一个孩子这么简单了——乐乐和新生的婴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只靠他一个人,很明显是摆不平的。
“我和老婆都是做销售工作的。现在,我们养活乐乐一个孩子,都需要有计划地支出,很难接受再养一个孩子的拮据生活。”陈瑞说,为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如果让他拼命赚钱,不顾自己的身体,他做不到,因为他很爱惜自己的生命。如果要降低乐乐的生活水准,他更是做不到——他不能让还没出生的老二给老大带来任何可以预知的损失。
陈瑞说,他不能接受“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的凑合思想——生了孩子就得养,而养育哪是让孩子吃饱喝足就万事大吉的?
“年迈的父母希望我再要个孩子,我也希望多一个孩子,多一份保障。但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二孩是个奢侈品,我憧憬、期待,却不敢尝试。”陈瑞说。
不跟风 维持现在的生活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每天早晨将5岁的儿子送进幼儿园,杨珊珊便匆匆赶到单位上班。这段时间,单位举办很多活动,她不但要组织还要到现场查看,工作十分忙碌。看到二孩政策放宽了,杨珊珊并没有过多的欣喜,因为她知道,如果生二孩,就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在单独二孩政策传开时,双方的老人第一反应就是让他们再生一个。”但是,杨珊珊开始盘算自家的收入能否负担两个孩子的生活。
杨珊珊是个80后,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杨珊珊每个月收入不到3000元,丈夫是驿城区的公务员,工资在2000元左右。虽然他们的收入很稳定,但每个月除去各项开支剩余不多。
杨珊珊的儿子今年才5岁,但孩子的花费在家里占了不小的比例。杨珊珊说,儿子上的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要近4000元的学费,平时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一年下来这些费用要近万元。
“孩子的保险是固定的,衣服、玩具等每月的花费少说要300元,日常零食每天得二三十元。”杨珊珊说,这样算下来,每月2000元钱不够孩子花的。儿子的身体不好,经常发烧感冒,这部分费用没有算,但也不少。
看到朋友和同事都在筹划生二孩,杨珊珊觉得一旦生了二孩,家里的生活质量肯定会降低。“生孩子,我最少两年不能工作,只能领基本工资,现在孩子的奶粉那么贵,根本养不起。”杨珊珊说。
考虑了那么多烦心事后,张珊珊和丈夫最后达成共识,不准备再要第二个孩子。
“虽说两个孩子有个依靠,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我们没有勇气再要一个孩子。”张珊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