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爱心从八方汇聚
爱的暖流涌向三姐弟
爱心人士希望孩子成才后转赠爱的财富
□晚报记者 余斌/文 闫宏伟/图
刘鹏等人把爱心人士捐的善款交给张凯迪。
爱心人士去看望张凯迪。
深圳童画的老师把学习用品和捐款交给张凯迪。
“已经和大妞联系,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三姐弟……”10月25日下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给记者打电话称。
“您好!转交孩子的东西收到没?” 24日下午,武汉的吴康丽给记者发来短信。
“童画学校的老师、冯阿姨、魏伯伯、郭叔叔,手机尾号为7938的伯伯,谢谢!”10月19日上午,张迪凯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用刚刚收到的爱心礼物——蓝色的彩笔,在崭新的绘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然后,他小心地收起彩笔,捧起绘本,放在胸前说:“阿姨、叔叔,请帮我告诉他们,我收到了他们的‘礼物’。”
晚报特别关注
日前,市派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活动启动后,天中晚报社派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鹏入驻开展工作。刘鹏在村里走访时发现,60多岁的村民栗文理、肖妮旦夫妇除养大自己的儿女外,还照顾着未成年的张凯迪三姐弟,最小的张迪凯才11岁。原来,张迪凯的爷爷奶奶早已去世,父母离异后,他和两个姐姐被送到同村的姨奶肖妮旦家。随后,他们的父母各自离家,杳无音信……
刘鹏了解该情况后,立刻向天中晚报社社长刘荣亚、总编辑郑刚汇报,两位报社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刘鹏一定要做好张家姐弟的帮扶工作,并派记者前去采访,先后通过天中晚报官方微信和报纸,大篇幅刊发了相关报道。
点滴爱汇暖流
“您好,我在天中晚报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张迪凯三姐弟的事情,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姐弟三人需要帮助的报道,我有意帮助,怎么帮法?”“我现在就去汇款,一点儿心意。”……
关于张凯迪三姐弟的报道刊发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张凯迪三姐弟引起众多爱心人士关注。报道刊发当天,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男士打电话索要记者的银行账号,转账500元钱请记者转交给三姐弟。家住市农业路的魏继业托记者转交300元钱给三姐弟。在广东捡废品的上蔡县洙湖镇人郭运生,母亲长年有病,大儿子刚大学毕业,小儿子正在读大学,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还是通过微信联系记者,转来200元钱请记者转交,并表示以后如果经济能力许可还会帮三姐弟,春节回来一定去看他们。
10月19日上午,上蔡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阳、上蔡县大路李乡党委副书记樊宏亚、大路李乡农业中心主任杨海龙、大路李乡栗庄村负责人栗国耀等,和刘鹏一起带着鸡蛋、米面等来到栗庄村看望张迪凯。深圳童画少儿美术驻马店连锁教育机构的苗苗等3位老师和爱心人士冯艳萍也来到了张迪凯的姨奶肖妮旦家。
在肖妮旦家,刘鹏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天中晚报社捐助的现金、衣物、书籍等交给张迪凯,苗苗等3位老师把学校捐赠的2000元善款和为三姐弟准备的书包、绘本、彩笔,以及学校的小朋友为张迪凯画的画交给张迪凯,冯艳萍现场为张迪凯捐了600元钱。
收到捐款后,张迪凯回到屋里,用刚收到的彩笔写了开头的几句话,请记者向关爱他的人表示感谢。
爱心没有终点
从栗庄村离开时,记者收到了广东、湖北的两位女士的短信,她们表示,已经寄出了送给孩子的衣物、小食品、生活用品等,托报社转交。10月20日,市民李女士联系刘鹏时表示,想以个人的名义,给张迪凯的大姐捐款几千元,上蔡县的罗女士和驿城区的一位男士给记者打电话说,希望能帮扶三姐弟。
在郑州出差的中国华康保险代理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上蔡营业部负责人张卫东,给记者打电话表达了想结对子帮助三个孩子的意愿。在深圳做橡胶生意的胡先生希望张迪凯的大姐和他联系,表示如果张迪凯的大姐考上大学,他愿意承担费用。新乡的王先生给记者打电话说,虽然他是工薪阶层,但如果孩子能直接和他联系,他愿意每月承担孩子几百元的生活费……
20日下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给记者打电话说,自己刚当上母亲,曾经资助过三个孩子。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长期帮助三姐弟。她觉得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还需要更多的关爱。她希望大家在关爱三姐弟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压力。如果有可能,她愿意承担三姐弟到大学毕业的费用,会定期去看望孩子,和孩子沟通。对孩子她只有一个希望:他们自立后,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伸出援手,把这笔人生的财富转赠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