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骑士”王柯:
不知前途如何 但要勇敢尝试
□董莉莉 文/图
一辆小小的自行车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创业青年王柯会告诉你:潜力是无穷的。
31岁,本地人,好丈夫,年轻有为的创业者,王柯的身上有许多标签。不过,王柯说,他最大的“标签”是一名普通的骑行爱好者。因为爱好,他辞职走上了创业路;因为爱好,他选择经营一家自行车店。从开始租赁一个小小的地下室到现在的临街门面,王柯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他当初创业的选择是对的。
王柯清洗自行车。
王柯在自己的店里。
王柯向顾客介绍店里的自行车。
为爱好辞职去创业
31岁的王柯开店已经5年了,自行车店被他经营得红红火火。去年,他把车店搬到了临街位置,以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自行车爱好者知道自己的店。
2010年以前,王柯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虽然每天面对的客户不一样,说的话却大致相同。他越来越觉得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比较乏味。从小就喜欢骑自行车的王柯利用业余时间骑行以排解压力,但遗憾的是他的生活圈子里没有专业的自行车队。突然有一天,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店,自己组建车队。
“上大学的时候我去找在桂林上学的同学,那时候他们那里就有专门针对外出骑行的社团。心痒难耐,我就和那个社团的成员一起去骑行,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现在市里的车店多了,组的车队也有很多,但是以前我们这里没有组织骑行的车队,我只能自己骑着车出去跑。后来,我想,有这种想法和需求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以后肯定有发展的空间,就萌生了开车店、组车队的想法。”王柯说。
虽然创业之前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但是到真正要开店的时候,王柯自己心里也没底。创业初期,他为了节省资金,就找了个地下室,以工作室的形式出现,组装自行车。
王柯说:“因为资金的原因,初期我们租用的是地下室,虽然便宜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临街,知名度小。前期也没有代理品牌车,只推出自己的DIY组装。因为凡事求好的个性,进的货都是高质量的。那时候,人们对价值几千元的自行车并不接受,所以初期生意很差,根本就挣不到钱。后来,我经过了解发现,人们比较能接受中低档组装车,就对商品进行了调整,生意才一点一点好起来。”
“他2005年开店时我就是他的客户,一直到现在。他对自行车太着迷了。那时候,他一天到晚几乎都在店里忙着研究自行车,有时候甚至忘记吃饭。他对各种自行车的每一个零件都很熟悉。不管是不是在他店里买的车,车子出现小毛病他都免费修理。”正在王柯车店洗车子的市民小李说。
生意好了,为了继续扩大知名度,王柯把店搬到了临街的店铺。为了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他开始销售品牌车。“很多骑友给我介绍客户。如今,我不仅是店里的老板,还是销售员、修车工。”王柯笑着说。
组建车队 继续单车梦
开店一段时间后,慢慢积累了人气,很多骑友希望王柯能组建一支骑行队,以方便他们一起活动。本来就有丰富自行车户外策划经验的王柯考虑再三后,组建了单车俱乐部。
王柯说:“因为刚创业,我怕自己没有时间策划活动。但是每次听到骑友们唠叨着叫我组建队伍的时候,我的心也是痒痒的,因为一方面自己真的太喜欢骑自行车了,另一方面组建骑行队就能把大家聚在一起玩,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王柯作为发起人,把爱好骑行的人通过微信、QQ群等聚集起来。车队从以前的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四五十人,年龄最大的61岁。有骑行活动时,王柯大部分时间都会跟着骑行队伍到处跑。
笔者从王柯那里了解到,他们的骑行队伍经常利用周末组织骑友们在市区周边短线骑行,今年还跑了很多长线,去了青海、江西、陕西、湖北等地。王柯表示,骑行的过程中会有体力不支的时候,但是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虽然很累,但是看着眼前的美景,骑着骑着也就到了目的地。
“现在大多数有自行车的人,都是自己在家简单清洁一下,有的自行车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维护一次。时间一长,自行车上蒙的灰尘很厚,只看得见坐垫、把手和脚踏板,零件更是频繁出现故障。”王柯说,其实自行车和汽车一样,想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骑行安全,日常维护必不可少。
王柯现在的店不仅售卖自行车,还对自行车进行全面维修、更换易磨损零部件、充气、清洁、上润滑油、涂防锈蜡油等服务。
“虽然不知道创业的前途如何,可我还是要勇敢地去尝试。我们的车队提倡的是自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健康运动的工具。”王柯说,他希望将自己的店做成一个提倡运动的俱乐部,他和骑友们的目标是骑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