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逐村逐户制定措施帮扶残疾人
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都有帮扶责任人
□晚报记者 李玉荣
本报讯 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对农村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昨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日前,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都有帮扶责任人。
确保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
建立完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扶贫帮扶机制、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投入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农村残疾人大扶贫开发格局,形成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合力。
将为残疾人减贫增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并量化考核指标,围绕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水平提高和数量减少情况,主要考核贫困残疾人脱贫率和残疾人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情况。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2020年实现贫困残疾人同步实现小康。
同时,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确保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
建立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人口信息档案
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信息识别、实名检测动态管理。做好农村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家庭的“建档立卡”工作,逐户摸清贫困残疾人和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生产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人口信息档案,针对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家庭人均资源匮乏、生产设施条件差、就业技能弱,分类施策,采取不同层次的扶持政策,落实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脱贫保障措施。
对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以帮助树立脱贫信心、理清发展思路、创造生产条件、提供发展机会为主,加强政策性扶持带动,加快脱贫步伐。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重度特困残疾人,以社会保障为主,实现精准脱贫。
建立全市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深入分析农村残疾人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对农村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力争3年内建成50个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残疾人都有帮扶责任人。把驻村入户帮扶贫困残疾人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实现驻村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常态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帮扶贫困残疾人(户)。引导扶持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和人才参与残疾人社会帮扶。
同时,力争在3年内完成50个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及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生产增收的作用,逐步实现残疾人全面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