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弼坤
邹汝光
邹汝光作品。
为拍兰草跋山涉水
“我只养热带鱼和兰草,现在我养的包括孵化期在内的小鱼有近300条,而为了种植兰草,我在楼下花园中专门为它们盖了房子,200多个盆盆罐罐只为兰草而生。我这样做不为别的,就为能用相机记录下它们的成长历程。”昨天上午,在邹汝光的家中他一边为鱼缸里的小鱼调节温度一边讲述自己的“兰、鱼”摄影情结。
“我爱人曾经埋怨我,说我对兰草比对家人还上心。其实他们哪里懂得我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兰痴’。”邹汝光说,因为对兰草情有独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到深山中走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下来,邹汝光的庭院里,有百十个品种的兰花。几年来,从兰花含苞待放到群兰齐放,从老叶枯黄到新叶萌发,他拍摄了不下一万张照片。
“这么多兰花的照片中不难发现,几年前的兰花都是普通的春兰、四季兰,根本找不到兰花中的‘珍品’。”邹汝光说,“真心喜欢一样东西,为它付出一点儿是值得的,隔三差就会五进山访兰。”而他这个“兰痴”绝对不满足于在驻马店周边访兰。
五年前,为了找到兰中珍品“大雪素、小雪素”,邹汝光和兰友一起到云南。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心目中的“女神”。
“我的相机中始终保存有几张兰草照片。可见到云南的兰中珍品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的兰草就像个‘山里娃’。”邹汝光说,那天他和朋友掏光身上所有的钱买下了那株兰草,直到现在那株兰草依然在邹汝光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摆着。
为了拍灯科鱼孵化了几百条
在邹汝光家的客厅中摆放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鱼缸,乍一看浴缸里除了气泵冒出的氧气泡外,没有别的东西,但当邹汝光打开小夜灯后,浴缸里出现了许多蓝色移动的光点,这就是邹汝光孵化的孔雀鱼。
“兰草的拍摄已经告一段落,目前,我正在为灯科鱼的拍摄做准备。”邹汝光说,他现在已经孵化了300多条灯科鱼,有燕子美人、蓝眼灯、孔雀鱼等十几个品种。
“生态摄影在摄影圈里并不少见,你会发现,拍山水的、花鸟的、天人合一的都有很多大师,就拍鱼的不多,专拍灯科鱼的更少。”邹汝光决心在小鱼的拍摄上大展身手,更希望能为自己的摄影增添新的内容。
在邹汝光看来,摄影和写生是类似的,他在家里的客厅、阳台放了十几个鱼缸,还专门购买了加温和通氧设备,为的就是能亲眼见证这些热带鱼从出生到长大的整个过程。
“只要有空我就观察它们的各种动态,再结合它们‘发光’的特点,在光影下不断尝试。”邹汝光说,为获得对灯科鱼更多的直观认识,他专门跑到广州、海南等地的市场,钻入店中观察,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遇到有特色的,他就买回家养起来,现在鱼缸里孵化的小鱼加上成年的鱼足有300多条。
“这几年,光是自己孵化的鱼就有上百条了。”邹汝光说,拍鱼的外形容易,而要拍出其灵性很难,和画画一样,鱼的难处在于点睛,而摄影要想用静态的画面表达出动态的“鱼跃”,更是需要下足功夫,现在他每天都在观察这些的鱼的习性,为的就是能深入水中、深入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