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韬
深秋时节,漫步于家乡的田埂,放眼望去,朵朵棉花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似雪绽于枝头,朝着母亲一个劲儿地憨笑。此时的棉花,宛若淳朴的村姑,露出姣好的面容,给渐凉的村庄注入无尽的温暖。
在地处黄淮平原的老家,棉花是很常见的经济作物,也是乡亲们用来做棉衣棉被棉鞋的绝佳材料。每年夏播一到,母亲就从集市上买来上等的棉种,用温水泡软坚硬的外壳,再将畦里的土壤施足肥,浇透水。
不到一周时间,棉苗嫩绿满目可人。接下来的日子,一有空儿,母亲就蹲在棉花地里锄草、培土、施肥、捉虫、打顶……棉苗们也懂得感恩,这些小生命们一天天妖娆、丰满起来。仲夏的晨光里,她们晃动着腰肢,温暖着乡村,纯洁着我们朴实的心灵。
印象里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走进齐腰深的棉花地里,给棉花治虫。棉条枝杈上的花次第绽放了,水红的居多,还有些米黄的和纯白的花衬着墨绿的叶,顶着褐色的枝,一幅泼墨乡野画便跃入眼帘。记忆深处,夕阳下棉田里的母亲,扎着一顶印花头巾,穿着对襟蓝褂,周身披满一层锦,成为田地里最为精彩的片断。
一场秋雨一场寒。待到黄叶曼舞时,棉田里的叶子日渐褐黄、枯焦,青碧的枝杈也变成了赭黄、黝黑。此时,片片雪白,如芦花、似飞絮。远远望去,就像游弋天空的白云,在萧瑟的深秋里,显得那么恬静怡然。
此时的田野,已是十分寂寥空旷。一个个硕大的棉桃裂开嘴儿,对着母亲荡漾着浅浅的笑。这个洁白的世界里,我喜爱沐着清爽的秋风摘棉花,更惬意于母亲劳作时神清气爽的样子。当朵朵雪白的棉花从枝头轻轻摘下,仿佛收获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让我们忘却了从夏到秋里无尽的劳累。
棉花那种青涩的香,充斥在依然刺目的秋阳里,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棉荚上残余的棉花采摘干净。此时,母亲仿佛捡拾的不是棉花,而是对历经风雨的孩子的那份珍爱与呵护!蓝天白云下的房前屋后,朵朵云,团团雪,就这样安详地躺在竹匾里、席子上,把萧瑟的秋天装饰得分外圣洁纯净。
霜降前后,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她用棉籽油换来灯芯绒布,铺上一层薄薄的棉花,一双双典雅大方的棉鞋在针针线线里很快做成。新年的棉袄、棉裤也是秋收的棉花做成的。每一件棉衣,母亲用的都是晒柔软的棉花。有了母亲辛勤的劳作,这些物件都仿佛增添了许多灵性,件件散发出温暖的气息。
又是一年深秋时,遥望故乡的方向,我仿佛看到步履蹒跚的母亲,还有她精心呵护着的洁白的棉田。棉花散发的那种绵软、温暖和芬芳的气息,和日渐苍老的母亲一样,浸润着岁月的底色,弥漫于我们心灵深处,久久不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