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0月08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到玻璃幕墙,就有成就感”

发布时间:2015-10-08 09:46:13  

 □晚报记者   王永良   /

李彤,35岁,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房木镇人,玻璃幕墙工。20天前从东北来到驻马店,在市乐山大道与置地大道交叉口东北侧一建筑工地从事楼体外墙大理石及玻璃幕墙安装龙骨工作。“农闲时候,俺们那旮旯的都年轻人都会出来找事做。”李彤说。

102日,记者跟了李彤一天,全程记录“建筑工”的一天,真实呈现这些楼房高空作业者们艰辛又充满梦想的生活。

luf151051.jpg 

正在工作的李彤。

630分开工

清晨5时许,市置地大道与乐山大道交叉口东北角一家建筑工地的工棚里,李彤起床了。穿衣、洗漱,一切收拾稳当,6时许,李彤和工友们走出工棚,来到工地食堂。一碗热腾腾的豆浆、两个大肉馅包子、两个茶鸡蛋是李彤的早餐。

匆匆吃完早餐,李彤来到工地项目部。“今天干什么?”记者问。“给外楼体玻璃幕墙安装龙骨。走吧,跟我一块到工地上看看。”李彤说。记者看了一下手机,630分,李彤和工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记者跟着李彤来到他的工作平台,一个宽约50厘米长约2米的吊篮。换上工作服,带着电焊机、螺丝刀、锤子、扳手等各种工具,系好安全带,开动吊篮到36米高的高空停了下来。记者看到,虽然在离地面十几层楼高的地方工作,但他们丝毫不紧张。

李彤说,他是第一次来驻马店,是这个楼体幕墙一班的“班长”。“班长其实是大家对我的称呼,大家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李彤说,他干这种工作已经18年了。

记者体验:两腿发软

上午10时,李彤已经在吊篮内工作了3个多小时。利用他们休息的时间,记者决定体验一下站在高空吊篮内作业的感受。

听说记者要体验,施工单位的陈国五经理笑着说:“你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

“戴上安全帽,楼上随时可能有东西掉下来,别被砸着。”记者按照陈国五的要求,与他一同进入吊篮。

站在吊篮内,记者的双腿不敢用力,生怕吊篮的钢索断掉。“不要向下看,每个吊篮的承载重量为2吨左右,掉不下去的。”陈国五笑着说。

虽说吊篮的承载重量很大,但记者还是紧紧地抓着吊篮的边缘,不敢四处张望。陈国五把记者带到三楼。工人站在几十米的高空,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而记者站在三楼,不要说干活了,就是向下看一眼,就觉得腿发软。随后,陈国五把吊篮“撤”到地面,当记者准备跨出吊篮时,两条腿不听使唤,怎么也跨不出去。

午餐:一碗米饭、一份素菜

12时许,午饭时间到了。“中午一般吃什么?”记者问。“填饱肚子就行,工地食堂做啥就吃啥。”李彤说。

李彤打了一碗米饭、一份炒冬瓜。“你就吃这些?别亏着自己啊!”记者打趣道。“如果吃点儿肉,每天得花七八元钱,我舍不得。钱得存着贴补家用。”李彤笑着说,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明年就该上一年级了,父母都6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

李彤端着饭来到宿舍,油漆桶上摆块木板,就是他的餐桌。随后,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努力存钱   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下午1时许,李彤和工友们继续工作。打孔、安装、固定、焊接……李彤忙而不乱,按照要求和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安装。

下午5时许,又一个龙骨架安装完毕。“今天的活干得差不多了,已安装了150个。”李彤舒了口气说。

“下班了,有啥娱乐活动吗?”记者问。“除了和工友打打牌、唠唠嗑外,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李彤说。

晚上8时许,记者准备离开工地。李彤把记者送出大门时说:“这么多年来,我不知道安装了多少座玻璃幕墙,有时抬头看见自己装的玻璃幕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如今我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元钱。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努力存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等孩子大学毕业了,我再开始享受生活。”李彤笑着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