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滑清泉 文/图
王三喜在讲解。
植株粗壮,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投影仪不断变幻的画面,令现场观众赞不绝口。10月6日,虽然仍处于十一长假之中,但年近六旬的王三喜一刻也闲不下来——在自己的家中,他一边认真地操作电脑,一边津津有味地向造访者讲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王三喜家住开发区金河街道小界牌村,被喻为我市农业“土专家”。今年五一前,他当选全国劳模,与我市其他4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起赴京参加了表彰大会。
金秋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记者利用假期亲身感受这位全国劳模繁忙的一天,与其共享劳动带来的愉悦。
家中开设“劳模工作室”
“不好意思,有点儿杂乱。”上午8时许,刚踏进家门,王三喜便忙不迭地把记者带进设在家中的“劳模工作室”。“劳模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材料和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以及他从各个试验田里带回的玉米样品。
“你看,这株玉米的根系长得怎么样?”王三喜顺手拿起一株根系发达的玉米和记者说,“几天前,我刚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回来。”那里,有王三喜给予有机农业技术指导的800多亩试验田,这株玉米是他在试验田随机取的,并带回了家乡。
单从植株的根系来看,施用微生物肥料与施用化肥就有十分明显的差别。王三喜称,在他的指导下,拜泉县的试验田土壤生态逐渐恢复,土壤疏松,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显著增强,根系分枝量和长度大幅度增加,作物的丰产性也显著提高。此次黑龙江之行,这位全国劳模转战于齐齐哈尔市多个县,沿途不停地“讲课”,义务传授有机农业高产种植技术,受到当地种植户的称赞。“当地的试验田面积会进一步扩大。”王三喜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在王三喜授课的过程中,一当地种植大户邀请他跟踪指导,并明确要把其4500亩土地全部施用微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结构,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要无愧于全国劳模这个称号”
“咱们先看几个片段吧。”在“劳模工作室”里,王三喜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地交流着,一边打开电脑和投影仪,现场讲授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
贾新举来自郑州一家农业种植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当天一大早,他便来到王三喜家中请教。
“我是去年参加在驻马店举行的中国农洽会时与王老师认识的。”采访中,贾新举称,此次专门拜访王老师,其一是请教技术,其二就是希望能够与王老师结成伙伴,共同在全省推广有机农业。贾新举表示,回去后,合作社将很快给王三喜发来聘书。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三喜说,“我们计划先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个县,每个县建设50亩左右的试验田,双方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下一步,双方可合力推广有机农业,在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
已经获得了许多赞誉,有人对王三喜如此劳神费力地往市外推广高产有机农业不解。对此,他淡淡一笑。
他说:“农业关乎国家精食安全,农业要高产,就必须恢复土壤生态,在节水农业、节能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上下功夫。”
“作为一名全国劳模,心中应时刻装着国家。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全国劳模这个称号。”面对记者,王三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