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0月08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诊科里上演“情景剧”

发布时间:2015-10-08 08:17:56  

医护人员忙碌如“陀螺”

急诊科里上演“情景剧”

□晚报记者        通讯员   陈思妤  /

luf151034.jpg

 

luf151036.jpg

 

luf151035.jpg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国庆节意味着忙碌和责任,为了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大家就医的便利,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救死扶伤。

101,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这里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在急诊科里,不间断地上演着各种“情景剧”,剧中的主角缺不了“白衣天使”。

急诊科里

忙碌如“战场”

“外科诊室医生请到抢救室”、“清创室有患者等候”、“护士、护士,刚才是不是有位老人摔伤了?他是我爸爸,他在哪里?”……当天上午8时,当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楼时,映入眼帘的是被人们包围的分诊处,躺着患者的抢救区、观察区,还有马不停蹄地穿梭于诊室的医护人员。孩子的哭闹声、家属的问询声交织在一起,让国庆节当天的急诊科分外喧闹。

“放假期间,患者都集中在急诊科了。一天接诊200人次以上,大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感冒发烧以及车祸等就医者,科室的医护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 该院急诊科主任王玉东匆匆回答了几句记者的问题,便忙着去抢救病人了。

记者随王玉东来到一楼抢救室,一名老人摔伤,正躺在病床上呻吟。“医生,快救救我爸爸。”3分钟后,一名中年男子冲进来,拉着王玉东的手哭着说。“请您冷静一下,我们会努力的。”王玉东一边安慰该男子,一边与医护人员一起,对患者进行急救和相应的检查。约半小时后,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

在内科急诊室、儿科急诊室等处,记者看到,病人拿着病历本正在排队候诊,医生、护士忙着看病、配药、打针,无暇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一家刚刚到郊区,儿子说下车休息一下,就被马蜂蜇伤了。”920分,两名男女抱着一个孩子跑进来喊医生。记者看到,孩子眉头红肿,表情很痛苦。“不要紧张,先用药物清洗一下。”值班医生刘杰安慰他们说。因为值了一夜班后还没来得及换班,一直顾不上喝口水,刘杰的嗓子有些嘶哑。

记者在急诊科看着医护人员来回奔波。一楼除了抢救区内忙碌外,外面的儿科诊室、外科诊室、内科诊室等都有不少患者。二楼是住院观察室,医护人员来来回回穿梭在每个病房。三楼急诊ICU和四楼的病区内,同样有不少患者,难以看出国庆假日的氛围。

随时应对紧急状况

“这几天肯定会更忙,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全部医护人员编班值守。”王玉东说,国庆节前,医院急诊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除了安排所有医护人员上岗外,还尽可能地将急诊科室的病床空出来,便于应对节假日紧急情况。

上午10时许,医院分诊处前的队排了近10,直到中午11时许,看病的人才渐渐散去。分诊台前,两名护士负责挂号,两名护士负责量血压、测体温,一切都在有序、平稳地进行着。护士们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患者的问题。

突然,一辆写着“120”的急救车停在门口,分诊台的护士们眼睛马上转向急救车,神情紧张起来。“千万别出什么大事。”一名年轻护士说。

急救车门打开后,只见一名男子扶着身怀有孕的妻子小心翼翼地下来。 “我感觉肚子下坠疼痛,怕是要生了。你们不会下班吧?”见到这样的情形,护士们都松了口气,笑着说:“您稍等,我们找专业的医生帮您诊断。”随后,孕妇被护士安排进诊室检查。

“看到救护车,我真的是有些紧张。”一名护士说,干这行,很多时候都是前一秒钟还相对轻松,下一秒钟便投入紧张的治疗中。

      “一名女子在市交通路中段昏倒。”下午5时许,急诊科120调度室接到指令。护士马上通知医生和急救车司机出诊。记者跟随医护人员乘上一辆出诊车,在车上医生与报警求助的人员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病情。

当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生和护士以最快的速度拿上抢救箱来到昏倒的女子身旁,护士对其进行相应的抢救,并询问在场人员这位女子是怎么昏倒的。根据周围人员的反映,这位女子忽然晕倒在地,没有家人或朋友在身边。医生确认该女子的情况相对稳定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到医院。在车上,护士通过该女子包内的手机,给该女子的丈夫打电话,通知他快来医院。约10分钟后,出诊车载着病人回到医院,此时,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始了紧张的救治工作。

午饭拖到下午两三点

中午时分,急诊大厅的人陆续散去,可是医护人员还在忙碌着。“饿死了,有点低血糖了,头晕”、“先吃两口垫垫吧,我来顶着”……虽然每个医护人员都很疲惫,但他们仍然互相谦让着。“还有好几个患者等着救治呢,看样子下午2点能吃上饭就不错了。”王玉东对记者说,“作为急诊医生,节假日都要照常上班,脑子里早已没有了‘节假日’这个概念。”

正聊着,又有病患家属来寻求帮助,刘杰稍表歉意,中断了临时而又简短的采访,又奔向了病房开始忙碌……

下午2点,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记者看到,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着。“等会儿稍微清闲的时候,我们换班买点盒饭就可以了。”刘杰说,遇到急诊病人,吃饭推迟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

受委屈是经常的事儿

急诊科里,小孩子的哭闹声,家属、患者的咨询声,寻找家人的大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我爸刚拍片后拿过来的单子咋不见了?你们给我放哪里了?”还没等记者回过神来,只听“啪”的一声,一名病人家属把东西摔在桌子上,大声嚷嚷着。一旁的护士解释,是不是您的东西忘在什么地方了。那名病人家属仍大声喊道:“我直接从CT室那边过来的,就放在这个分诊台上了。”护士小张见这名家属情绪激动,便安慰他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下。

几分钟后,这名家属很不好意思地来到分诊台前。“刚才我急着看检查结果,把一张单子放在口袋里了。”这名家属向护士小张赔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名男子也在旁边大喊道:“还要等多久呀,医生还给我们看吗?”护士听到询问后,告诉男子医生的检查单子已经开过了,希望病人家属仔细看后再说。男子看了手里的单子后离开。

“我爸爸摔伤了,你们看我是打工的没钱怎么的,只让我爸爸拍片子。我爸爸要是摔成脑震荡我就找你们算账。”在抢救区内,一名中年男子拉着医生刘杰喊道。看着该男子冲动的表情,刘杰和男子来到刚刚摔伤的一名老年男子的病床前。

类似的事情,记者当天就看到五六起。刘杰说,这种情况他们经常遇到,有时自己也会觉得委屈,但又不忍心向患者发脾气,只能不断地解释。“生病本来就让人着急,更何况是节假日。”他说,换成自己是患者或家属也忍不住。

病人和家属的理解

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当天晚上11时许,医院再次接到求助,在驿城区朱古洞乡一村庄,一名9岁男孩因为玩耍摔伤了腿,疼痛难忍需要救治。记者随同医护人员前往,乡村的夜晚又冷又寂静,与报警的孩子爷爷联系后,医护人员很快找到他们的家。此时,孩子躺在床上浑身抽搐,爷爷急得满头是汗。

“别紧张,我们来看看,如果感觉刺痛就说话。”出诊医生安慰小男孩。初步诊断后,医护人员带着爷孙俩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回到医院,医务人员立即对男孩进行拍片检查,并对其爷爷进行询问。原来,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为孩子半夜玩耍时掉入了田地边的排水沟,腿部肌肉拉伤,但回家后又不敢说,实在痛得难以忍受才告诉爷爷。医护人员决定给孩子打上石膏。

记者结束采访走出急诊科的大门时,已经是第二天1时许,大街上行人稀少。但记者看到,急诊科的四层楼里仍灯火通明。

“生命所系,健康所托。虽然过节我们不能与家人团聚,但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缓解患者的病痛,也是我们的价值与幸福。”走在回家的路上,记者回想着急诊科主任王玉东的话。他说,很多医护人员节假日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对于他们来说,病人的康复和家属的理解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