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阁里的装裱艺术家
□晚报记者 王惠宏/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在市丰泽路东段有一个小院,门头上有三个飘着墨香的大字:墨香阁。这三个大字出自这家的男主人之手。男主人叫赵宝玉,今年63岁。
梦想在现实中搁浅
赵宝玉出生于驿城区水屯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聪明好学,童年时代就非常喜爱书法、美术。本村有一位老先生叫李元臣,能写善画,远近闻名。第一次见到李元臣写的字、画的画,赵宝玉就被深深吸引,看了又看,很久才离去。回到家中,赵宝玉凭记忆慢慢学画画。当时本村人就说,谁家的字画别让宝玉看,一看他就又弄出来一幅。
小学时,赵宝玉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只是一心想写好字。他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练习大仿,高中时着重练习仿宋字。高中毕业后,赵宝玉回到本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在学校订的报纸上,赵宝玉偶然见到一条长安书法函授学校招生的消息,他很高兴。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0元,赵宝玉却花了70元钱报了名。从此,赵宝玉知道什么叫书法。他白天教学,夜间学书法,不久在县里举行的职工书画大赛中便获得三等奖。正当他想在书法上有一番作为时,生活的轨道突然转了个弯。
养家糊口学装裱
1992年,随着一批大学生毕业分配,民办教师下了岗。为了生计,赵宝玉做过生意,磨过油,打过工。有一次到驻马店办事,路过北地下道,他看到一张广告,上面写着驻马店画院招画工,他就交300元钱报了名。当时李新国教工笔,彭立贵教写意。赵宝玉想,他写的字、画的画只是一张纸,不能悬挂,便想学装裱。最初,他跟着李新国老师学。1993年的一天,赵宝玉在彭立贵老师那儿看到中国书画报上刊载有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的招生广告,就想去深造。当时的学费是3000元,可他连300元都没有,怎么办呢?一直等到1996年,他终于攒够了3000元,便找彭老师商议。一看报纸 ,学费由原来的3000元变成了8000元。怎么办?去,钱不够。不去,心中愿望难以实现。家人、亲戚、朋友没人同意他去。妻子说:“你要去的话,弄不好,我可不管你。”孩子的姥姥说:“你弄不好,我把俺妮领回家。”为了心中的梦想,最后,他一狠心,卖了三头耕牛和一头驴,又借了两家亲戚的钱,终于凑够了学费,搭上了去山东的列车。一路上,赵宝玉想,学成便罢,学不成,山西煤窑便是他的去处。
来到学院,赵宝玉刻苦学习,省吃俭用。完成学业后,回家没路费,买装裱材料没钱,多亏
没钱开店,赵宝玉只能在租住的家中先给熟人装裱。由于他装裱手艺精湛,书画圈找他装裱的人越来越多。他在驻马店从事装裱工作已有20年,从未在街上开过店,别人介绍到家里的活都应接不暇。其间,赵宝玉参加了全国装裱艺术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成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编《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
只争朝夕圆书法梦
十几年间,赵宝玉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装裱书画,经常通宵达旦,身体每况愈下,患有胃病、脑梗塞、冠心病等。2007年的一场大病让赵宝玉如梦初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书法,这个埋藏在自己心中的爱好又重新抬头。以前他疲于奔命,忙于挣钱,常常几个月不摸一次笔。现在日子好了,年龄也大了,不能再那么拼命挣钱了。他要拾起搁置已久的毛笔,只争朝夕,圆自己的书法梦。于是,他每天黎明即起,夜半熄灯,每天用4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如今,赵宝玉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在全国举行的中国书画500强大赛中,荣获百佳人物。在首届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提名,第二届荣获佳作奖,并获全国实力书画家称号。2014年,赵宝玉的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收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该书的编委主任是高占祥,副主任是王琦、沈鹏、刘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央美院教授王琦、中国书协理事张旭等300位书画名家同出一书。
靠装裱手艺,赵宝玉在驻马店买了一栋三层小楼。如今,他儿孙绕膝,生活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