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威
前些年,市民杨林应朋友的邀请,到市区一水库钓鱼,他邀了3名钓友一同前往。到水库时已经是早上7时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有条不紊地选点、布窝、垂钓。
杨林准备钓鲢鱼。他的一个朋友对水库比较熟悉,说:“这个水库里有很多大家伙。”
朋友这么一说,杨林就决定用线组进行垂钓。因为是手竿,他特地挂上了失手绳。
开竿40分钟,杨林就中鱼了,但鱼并不是很大。9时许,杨林提竿发觉有些份量,再提,出水了,是一条小青鱼。杨林遛了一会儿,它就“投降”了,被操了上来。
11时许,朋友们准备收拾东西去吃午饭。就在这时,杨林突然发现自己的漂没了,一提竿,非常沉,而且线在水中发出了“丝丝”的响声。杨林心想,这回可能是个大的。
鱼的力量很大,根本不理会杨林的牵引,直接向深水处游去。眼看就要牵不住了,杨林就放下竿,牵着失手绳来回遛……
过了近半个小时,杨林怎么拉都拉不动了。他觉得不对劲,猜想是不是鱼钻到什么障碍物里去了,或是鱼跑了、钩子挂在障碍物上了。无奈之下,杨林只好硬拉。
这时,线又能拉得动了。于是,杨林和朋友们开始关注水下的情况。经过努力,杨林终于把它拉到了跟前,一看,鱼还在,却被一张丝网裹得不能动了。杨林与朋友把这个家伙抓上来,一称,有10公斤重。
杨林朋友的家人见他们没有回去吃饭,就叫16岁的儿子来催。朋友的儿子见杨林钓了这么大的鱼,央求杨林把竿留下,他继续钓。因为不会用饵,他就在其他钓友那里拿了蚯蚓,一本正经地钓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朋友的儿子钓了几条鲫鱼后回来,把杨林的竿随手放在门口。吃饭时,杨林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响,往门外一看,只见一个鸭子拖着杨林的竿一面后退一面左右摇头。原来,是钩子上的蚯蚓没有摘,鸭子当美食吞了下去。杨林赶快去“救”鸭子,可鸭子并不领情,转身就逃。
后来,在不远处的小树林里,杨林踩住了鱼竿,抓住了鸭子。杨林摘下鸭子嘴里的钩,再看自己的渔具,那个惨啊:漂,断了;线,毛了;竿,一蹋糊涂。好在那天收获不错,杨林才得到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