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张海波/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上蔡县东岸乡柴庄村桃核雕刻工艺,是远近闻名的桃核雕刻专业村,被誉为“上蔡民间一绝”。其桃核雕刻工艺,被河南省政府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以“桃”为吉祥物、用其避邪的传统。古诗也有“新桃换旧符”之句——就连桃符都被视为可以避邪的吉祥物,那么桃核本身更是避邪的佳物了。
东岸乡柴庄村有着300多年加工桃核的历史。东岸乡柴庄村今年63岁的刘海龙,是桃核雕刻工艺的传承人。他6岁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桃核雕花工艺,已从事桃核雕刻40多年。
桃核雕刻对象主要有佛像、观音、十二生肖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东岸的桃核雕刻工艺品,仅常用工具就有钻、锉刀、镊子及锉板等,可见工序之复杂。一般来说,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加工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聚着艺人们无数的心血。
在有“桃核雕花乡”之称的东岸乡,300多户农民从事雕花工艺,其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安徽等12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