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转岗当保安”教师退出机制在哪里
□毛建国
据报道,湖北沙洋县今年在全县70所中小学和36所幼儿园中选择172名富余教师转岗担任保安,此事在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这样的“教师转岗当保安”现象,尽管会让一些老师感到难以接受,但站在目前我国基本人口变化趋势下审视,却并不意外。
伴随长期的人口低生育率,这种由“适龄入学儿童相应减少”而衍生的教师“富余”,不会仅是湖北沙洋独有的现象。数据显示,“从1997年开始,小学招生人数从2500万减少至2014年的1658万。初中招生人数从2001年也开始直线下滑。已经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263万人,下降至2014年的1448万人”。有教育专家也指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教师过剩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原因。
从沙洋县的具体“教师转岗”方案来看,这一“教师转岗当保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暴露目前我国教师管理体制的一种尴尬,即现行教师职业管理仍然缺乏一个充分合理的教师流动、退出机制。
不得不说,单纯“按年龄一刀切”,让“教师转岗”有些无奈也有些残酷。一方面,这会造成优质教师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给当地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教育部门是否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采取转岗、待岗培训、解聘和辞聘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呢?
引入退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形成完善的流动体制。对于那些曾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过贡献、面临退出的教师,最好别一退了之,各地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系统措施,以保障他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