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9月18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碑百丈身为国 碧血千秋志逐倭

——记抗日战士娄山林

发布时间:2015-09-18 08:37:21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人物档案:

 

娄山林,受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单独表彰的抗日战争中第一批死于国难者。这名普通士兵,是在当时国民政府下令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9·18”事变不抵抗的情况下,不服从国民政府不合理的军令,为了民族大义,英勇与日军搏斗牺牲的。

 312612_高:珍贵的历史资料.jpg

珍贵的历史资料。

luf1509255.jpg 

找到爷爷抗日的铁证

记者听说西平籍抗日英雄娄山林的后人在驻马店市农业局家属院居住,于是登门采访。

接待记者的是娄山林的孙子娄世峰,总参谋部某部一位刚退休的干部。他这次从北京回来是探望重病在身的父亲娄本耀的。

当记者问起娄山林的抗日史料发现过程时,娄世峰说,挺偶然的,今年7月初,他的一位朋友问:你父亲是位9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肯定参加过抗日吧?

我说父亲没有参加过抗日,但我爷爷是抗日英雄!因为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我爷爷闯关东,在沈阳“9·18”事变中被日本人打死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萌生了寻找与爷爷有关的历史资料的念头。

娄世峰刚开始与沈阳“9·18”历史博物馆、沈阳市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部门联系,得到的答复都是缺少建国前的档案资料信息。后来,爱人提醒他向国家档案局询问,最终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找到了标明爷爷娄山林是“抗日阵亡”的历史资料。

“找到这样的铁证一定很高兴吧?”记者问。

娄世峰感慨地说,他在第一时间给父亲娄本耀打电话告知了这件事。父亲当时很高兴,当即挥笔为爷爷写了一篇4000多字的小传。

珍贵的历史资料

娄世峰拿出一沓复印材料(如右图),每页上面都盖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调阅档案专用章。

“国民政府工作报告稿”显示在页面的左上方,上面不但有“主席林森”的印章,而且有“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签名。

“这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寄来的原始件的复印件,每页都盖有公章,其作用等同于原始件。”娄世峰翻看材料很仔细,生怕磨破或撕烂页面。

这份长达9页的材料是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调阅的抗日阵亡士兵档案。档案材料表明,这份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签批的抗日阵亡士兵表彰材料,并不像普通表彰那样是为成批的抗战将士签批的,而是专门为一个人签批的,而且这个人是一名极为普通的士兵。

记者看到,在“死亡官兵调查表”这一页档案中,不仅清楚地显示“抗日阵亡”、“以上计一名”的字样,而且有着“一等兵晋上等兵”的表彰内容。

在一份有着孔祥熙印章、以“行政院呈国民政府”为名的文件中,一份“事由”和另一份“指令”的文件,以及一份“军事委员会公函”的文件,都分别写着“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公函,为送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华北抗日阵亡故兵娄山林一名书表,请核恤等情,查无不合”、“准军委会函填发故兵娄山林一名恤志呈备案由”等内容。

这份720日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寄发、供娄家人调阅的历史文件清楚地表明,这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签批,单独为一名普通的东北军士兵补发的,而且原因非常清楚:抗日阵亡。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听着娄世峰缓缓的话语,看着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记者的思绪仿佛回到7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难忘岁月,看到了当时日军如何穷凶极恶地侵略中国,更看到了普通的中华儿女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情景。 

这名受到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签批单独嘉奖的抗日阵亡士兵娄山林,是我市西平县出山镇人,1901年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娄炳西是村里有名的庄稼能手,母亲宋氏心善贤淑、持家有方。

娄山林7岁读私塾,饱学四书五经。同时,他对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新时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极力推崇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产”的政治主张,1918年,他与村里的同班同学孟文华一起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两年后,他娶鲁庄村的张氏为妻,先后生下儿子娄本耀和娄本伟。

1931年春,娄山林加入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这与家乡发生的“火烧南八村”事件有很大的关系。1922年秋,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四处拉兵征粮要款,宝封、鲁山县一带像往年一样,聚集了数千名“拉杆子”(贫苦百姓),南下讨荒要饭。娄山林居住的火龙庙村与周边的玉皇庙、姚庄、康庄、祝楼、马前庄等8个村子是一个联保,俗称“南八村”,联保处设在马前庄。

联保处在一次冲突中开枪打死打伤十余名“拉杆子”,这下激怒了所有“拉杆子”,放火烧了“南八村”所有的房屋。大火烧了33夜。

尽管在此后的数年,家人含辛茹苦重建了家园,家境渐趋好转,但国内形势和民不聊生的痛苦使他难耐拳拳报国之心。于是,娄山林对妻子说,国难当头,他想到外面闯荡一下。张氏生于郎中世家,知书达理,对娄山林的想法非常支持。1931年初,东北军在玉皇庙招募新兵,并发200块大洋作为安家费。娄山林毅然参军,走上了报国之路。

抗日阵亡的第一批英雄

关于娄山林的死,娄世峰从小从就听家人讲过,爷爷娄山林是文化人,很受部队器重,准备把他培养成连长,可惜1931919日在沈阳被日军打死了。

当年冬天,接到娄山林的阵亡通知书后,娄炳西匆忙赶往沈阳。到达沈阳后,娄炳西从部队里领了儿子的抚恤金,并到靠近铁路边的儿子的坟头看了看。坟墓有好几排,他在第二排的西南角找到儿子的坟墓,大约三尺高的木牌上写着“烈士娄山林之墓”。

娄炳西无数次向家人说,娄山林原本可以活下来的。他去领抚恤金时,儿子的战友称,“9·18”事变第二天,即919日早上天快亮时,部队接到撤退的命令。途中,娄山林突然说“不活了,跟他们(日本鬼子)拼了!”一个人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本来可以活下来、并且受到部队培养很有前途的娄山林,就这样死在日本人手中,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批死于国难者。

由于娄山林是违抗军令主动留下的,所以虽然他是抗日阵亡,但在当时争议颇大,并没有在当年受到表彰。直到1933年长城保卫战之后的19358月,东北军(即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其向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申请,当时的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签批并呈送当时的国民政府,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批,才得以单独为他这名普通士兵进行了嘉奖。

19336月,娄炳西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

继承先辈革命传统

娄山林手中的这份资料填补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批死于国难者名单的历史空白。而这份迟到的“嘉奖令”,将成为一份万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无比深刻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今天的伟大复兴以及未来的繁荣昌盛,正是依靠像娄山林一样具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不惧国外列强、勇于担当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普通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大山一样雄伟、大海一样浑厚的民族之魂。

采访即将结束时,娄世峰对记者说:“我们今日缅怀先烈,就是毋忘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崇先烈,学习他们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的执着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为国捐躯的英烈精神。”

作为英雄的后代,娄世峰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以英雄后代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子女。在他心里,爷爷和其他革命先烈一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是自己敬佩的英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