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9月18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侠肝义胆照乾坤 异地他乡留美名

——记革命烈士魏安邦

发布时间:2015-09-18 08:31:20  

 

□晚报记者   张丽丽

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流血牺牲。他就是魏安邦,汝南县城关人,19167月出生,牺牲时年仅25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魏安邦英勇抗日的事迹再次被亲人提起。

94下午,记者应魏安邦堂弟魏玉坤的邀请,来到他居住的置地小区,对魏安邦的事迹进行了采访。得知魏安邦的妻子潘世兰健在,记者与魏安邦远在信阳的妻儿取得联系,从他们那里了解了更多关于魏安邦的革命事迹,让他的故事更加丰满。

luf1509253.jpg 

魏安邦与潘世兰的合影

luf1509254.jpg 

潘世兰(前排)与子女在一起

从小立下安邦之志

魏玉坤今年68岁了,从汝南县政协退休后,一直跟随孩子在驻马店生活。与记者约好采访时间后,他提前做了准备,不仅找出多年前自己写的《魏安邦烈士传略》,而且与远在信阳的堂侄一家取得联系,让他们通过电脑传过来一些魏安邦及其家人的照片。

“我父亲兄弟两人,魏安邦是我大伯家的长子,颇受爷爷青睐。”魏玉坤告诉记者,他爷爷魏锡之是晚清秀才,由于屡试不第,当了私塾先生。他大伯魏景尧从汉口水文测绘学堂毕业后,长年在外搞水文测绘。魏安邦7岁时母亲去世,自幼跟随爷爷读书学习。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爷爷视其为掌上明珠。

在跟随爷爷生活的日子里,魏安邦经常听爷爷讲“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杀倭寇”、“杨家将忠心保大宋”的故事。这些英雄的事迹,在魏安邦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下定决心,要像他们一样报国安邦。爷爷见他人小志大,便给他取名“安邦”。

1924年,魏安邦就读于汝南县私立子宜小学。1930年,其父在开封测绘黄河故道,接魏安邦到省会读书。1935年初中毕业后,魏安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中正中学读高中。其间,魏安邦在北大上学的叔父魏景武(即魏玉坤的父亲)、堂叔魏景昌假期探家时,会给他带些进步书刊,并跟他讲大学生爱国的故事。

在进步书刊和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影响下,魏安邦思想深处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火花。1935年冬,他在郑州声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魏安邦毅然辍学奔赴抗日前线,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鼓励妻子向党靠拢

魏玉坤在讲述时,向记者展示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魏安邦与妻子潘世兰的合影。据魏玉坤介绍,由于魏安邦是魏家的长孙,爷爷特别关心他的婚事。1934年寒假,由爷爷主持,让魏安邦与教师潘凤翎的女儿潘世兰完婚。次年11月,潘世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魏立吾。

潘世兰是个倔强的女子,经过与父亲多次协商,最终像男孩子一样进入学堂读书。与魏安邦结婚时,潘世兰正在信阳师范读书。婚后,潘世兰不得不停学在家。后来,由于受魏安邦进步思想的影响,潘世兰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

据魏玉坤介绍,潘世兰今年103岁了。她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刚结婚的时候,魏安邦对我说,你暂且不要思想上不痛快,这是暂时问题,咱们将来有一天去找共产党。共产党是替穷人打天下的。”魏安邦到山西参加青年抗敌决死队后,夫妻两人聚少离多,但是魏安邦一直很关心她。

19378月,魏安邦到山西后,写信鼓励妻子:“你的产期快到了,是男是女来信告诉我。毛主席的爱人贺子珍生了孩子后,脐带一剪,把孩子交给群众,就跟着大队走了。世兰,你要学习她这种精神。”当年10月,潘世兰生下一个女儿,魏安邦为其取名魏立志。

记者从潘世兰接受采访的资料中了解到,1940年春,魏安邦给潘世兰写了一封信,在表达了他对革命矢志不渝的决心和信心后,还表达了让她到陕甘宁边区上学、继续追求进步的想法。然而,由于两个孩子年龄太小,潘世兰最终没能到抗日前线。直到汝南解放后,潘世兰才参加了革命工作。

面对死亡大义凛然

魏安邦在山西时,他的妻儿在家乡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记者与魏安邦的儿子魏立吾沟通时,他在讲述那段岁月时声音有些哽咽。魏立吾说,当年,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两人吃尽了苦头。就在潘世兰与孩子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时候,魏安邦奋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后来,全国解放了,潘世兰和孩子非常高兴,但一直没有魏安邦的消息。据魏立吾介绍,母亲得不到父亲的消息,便给中央组织部去了封信询问。“没多久,对方回信了,说父亲1941年牺牲在应县了,家属均按照烈属待遇照顾。”魏立吾说。

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时,已经快过春节了,潘世兰和孩子抱头痛哭。魏立吾说,1974年,母亲在家人的陪同下去过一次应县。那里的群众听说魏安邦的家人来了,拽着他们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据知情人透露,1941年秋天,因叛徒向日寇告密,魏安邦不幸被捕。敌人带他回据点时,他不断向沿途群众高呼:“抗日必胜,日寇必败!”他向押解他的两名伪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奉劝他们及早弃暗投明。到了敌人的据点,他坚决不吃敌人端来的米饭,并拒绝了对方的高官厚禄诱惑。

日寇见软的不行,便对魏安邦施以酷刑,用皮鞭抽、烙铁烫、刺刀刺。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魏安邦并未屈服。他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触怒了凶残的敌人。农历八月初九上午,魏安邦被敌人带到黄土咀村外的沙滩上,遍体鳞伤的他仍在对群众做抗战必胜的演讲。

日寇见状,惨无人道地用刀子乱捅魏安邦的身体。他仍然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狗强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掩埋魏安邦的是押解他的那两名伪军,两人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只是薄薄地掩了一层土。当日寇发现坑下有微动时,取来两大锅滚水浇下……

后来,中共应县县委为魏安邦召开了追悼会,并把他的牺牲地黄土咀村改名为“安邦村”(后来又更名了),还为其刻石立碑以示纪念。

家人追随他的脚步

魏安邦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儿子、女儿尚不懂事,由妻子独自抚养成人。如今,魏安邦的妻子潘世兰已经103岁了,他们的孩子已七八十岁了。在潘世兰100岁生日时,她远在江西南昌的女儿魏立志一家老小赶了回来,为老人庆祝百岁大寿。

记者在魏玉坤提供的一张合影上看到,身穿红色上衣的潘世兰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陪伴在她身边的是儿子、儿媳以及女儿。据魏立吾介绍,母亲尽管年纪大了,但是记忆力很好,经常跟后辈们讲述父亲的一些往事,教导他们要追随父亲的脚步。

1950年,潘世兰被安排到信阳新华书店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她的两个子女相继入学、参军、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魏立吾说:“母亲一直教育我们,让我们听党的话,永远忠于党。”

潘世兰是这样教育子女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跟着魏安邦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潘玉兰的内心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信阳新华书店工作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退休后,她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入党的机会。

2002年,潘世兰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拳拳之心。第二年1月,她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第三年7月,她被确定为发展对象。20052月,93岁的潘世兰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一直走到实现共产主义。”潘世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共产党给了她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让她一直追随丈夫的脚步走下去。

(线索提供人   魏玉坤   照片由他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