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9月17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击壤歌

发布时间:2015-09-17 06:42:36  

击壤歌

 

□杨暖

 

春时,家里要打一口深水井。院子里一直有一口井。老旧的铁杆轧井,铸铁的小井筒被日复一日的水流冲刷得乌黑澄亮,双手握着木头井杆轧水,就看到地下泉水咕咕涌上来,一钵一钵溅着水花,白水叮咚叮咚,泉是活的泉,水也是活泼的水。从地下新汲的水,那水是清澈的,是有温度的,层层岩石泥沙树根是天然的过滤器,那种源自大地深处的洁净与清凉,自然涌出来。井然有序,日月清凉。这是水带来的贴肤知觉。茶炊饭香,清扫灌园,井水浸润着晨昏,淌到每一天的日月江湖里。

夏日的清晨,起来到井台边轧水。在地下沉寂了一夜的白水哗哗淌出来,捧一捧,扑到脸上,肌肤与井水相亲的一瞬间,是苏醒了,是鲜活了,有了光泽。我喜欢用刚汲出的凉水洗脸,用一个很喜气古老的搪瓷脸盆,接一盆清水,素面朝天、洁净怡人的舒缓,随着水花荡漾开来,一瞬间就拂去原本还停留在身体中的,属于夜晚的懵懂。

春时,家里就打了一口深水井。因为新建的厨房与卫浴安装了水龙头,太阳能和马桶铺设管道都得有自动供水设备。院子里的老井台自然是不行的。打井人拉着设备就来了,从清晨到午时,杠杆击打在土壤的深处,打成一口深井,速度与操作的便捷已经超出我的想象。家里备了酒菜待客,打井人是个高壮结实的中年汉子,样子还很俊朗,亦善谈。听他说,他在部队操作过机械设备,转业就做起了打井的行当。

新水井装了水泵和储水罐,将泉水从地下抽出来,自动蓄在储水罐里,增压净化,再分别通过管道供给厨房、卫生间。如此一来,基本就和城里家中的供水方式如出一辙。在新新的洗手间,对着洁白光亮的洗漱台用了三五天,总觉得有地方不妥,少了点什么呢?清晨起来,我又端起那个搪瓷脸盆到老井台洗脸。大杨树底下,清洌的井水咕咕流出来时,我一下子就释然了,原来我要的是井水自然涌出时,所带来的流动鲜活与天然清凉。这水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我可以和它们交换着体温与晨昏的知觉,而不是蓄在管道里的一潭死水。我重回老井台。

初秋,院子里开始有落叶,梧桐树的叶子、白杨树的叶子都凋谢得早。夜晚有凉风,星光闪烁,孩童聚在院子里追逐嬉闹。宽阔的院落是风水宝地,晾晒、玩耍、纳凉、数星赏月,安居市井人家,自有一份朴实无华的恬静生活。

旧时的村庄里,一个村庄一口井,那一口井真是全村人淘挖的。井台铺青石板,年深日久,那些石板石头溜滑光亮,青苔从石壁里长出来,井壁也是幽深的。这样的一口井,是村里人家共同的水源,做饭、洗菜、浆洗、清洁,家家户户都来挑水,井水清澈,四季不枯。“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酷暑天里,井水可消夏;冬日里,井水在地下保温,井口蒸腾出一缕缕温暖的白汽,弥漫在冰雪天里。井下有泉,水自然也好,那水甘甜得可以直接喝下去,有甜水井的地方,算得上是风水宝地。由此,亦衍生出一个伤感的词“背井离乡”。井,大抵传达着世人安居的理想。

 

2010年春天,去梵净山出差,夜宿的酒店旁有一间“一碗水”客栈。山崖间垂下一线流瀑,不过一钵水的份量,日夜流淌不歇,汇成泉,汇成婉转清澈的溪流。客栈就依托这一线流瀑而建,坐在房里吃饭,水声叮咚叮咚,不绝于耳。春晚天暮早,看不清流瀑的全貌,只觉眼前一线洁白的带子,长长飞落下来,将手探进流水中一试,冰凉沁骨。一线水源供养一家客栈,水的价值重新凸现出来——临水而居,浩浩然,长风古意。

柳宗元写《渔翁》,是“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夜宿西山下,拂晓到岩下汲水,烧竹枝竹叶煎煮茶炊。茶香饭熟,晨光中享用,太阳出来时余烟袅袅,渔翁已经上船离去,船橹欸乃一声,山青水绿。这是渔人的劳作小景,它是融入自然的,生动的,活泼的,处处有生命的美感。我们远远看着渔翁在山水间汲水烧柴,打鱼摇橹,层层的碧波荡开去,清透得能听到水声与船声。欸乃一声,真美呀,心旷神怡。

上古帝尧时代,天下太平无事,一白须老叟,悠悠然唱出击壤之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世《庄子》又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太阳出来了,去干活,太阳落山了,回家歇息,凿一眼井就有水饮,耕种劳作就不会饿肚子,简朴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当我无拘无束逍遥于天地之间,内心的快意唯我能感知。这是庄子的逍遥论,自然简朴的生活,超脱于繁复的尘世表相,在躬身劳作中得到简单快乐的心境。

也并不是古时的生活多美好吧。那时节无科技、无电器、无网络,衣食安居与生产劳作的先天条件远远抵不上现在,人们只能依靠最原始、天然的工具来谋生,在简单有序的时节中,顺应天时地貌,顺应万物灵性,创造着生存与生活的物质与精神所得。

万物生长融入长天大地,四季更迭,万物有序,生活的面貌本该如此。就像我愿意在每日清晨拿着水盆,走到井台边,汲一盆水,泉水从井口咕咕淌出来,还荡漾着大地的温度与流水的活泼,这水便是有生命的,而汲水的那个人也从中获得活泼泼的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是根植于心、与生俱来的,当大地的流水涌进心泉,碧水连天之处便是身心栖居的家园。水,唤醒灵魂深处的安宁。

reny150941.jpg

杨暖专栏:田园暖风

主要内容:书写乡居见闻、田园生活札记。

个人简介:杨暖,河南确山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山野间长大的80后女子,客居南方十年,多年沉迷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怀,在书卷与自然中,返璞,归心,安静守拙。陆续在《羊城晚报》、《珠江时报》、《井冈山报》开辟专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