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9月11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永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发布时间:2015-09-11 08:47:07  

 □晚报记者   王莹    /

jish150927.jpg 

魏永生与学生们一起切磋问题。

jish150926.jpg 

魏永生发表在《语文建设》上的作品。

jish150928.jpg 

魏永生获得的荣誉证书。

中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中,“师”总是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2015910日,又一个教师节来临。这一日,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古代汉语文字学汉字文化教师魏永生又一次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学生的祝福。作为一名从教26年的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魏永生说:“学生们的祝福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我这一生,为了我的学生,甘愿做一头老黄牛,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潜心教学。”

他是个埋头苦干的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脊梁”的赞美,也是一个爱国志士声嘶力竭的呐喊。记者认为,用“中国脊梁”一词来形容魏永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魏永生,51岁,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古代汉语文字学汉字文化教师,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省语言学会理事,驻马店周易研究会常务事会长,驻马店甲骨文、金文研究会副会长。从教26年来,他所著作的《说“羊”》、《“王”字小析》、《根据下列文字看中国古代丧葬》、《浅谈“玉”及其有关的字》、《从文字学的角度解读〈诗经·周南桃夭〉之一》、《从文字学的角度解读〈诗经·周南桃夭〉之二》、《从甲骨文的“易”字看〈易经〉的易理》、《对〈诗经·关睢〉“思服”一词的分析》等论文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他的书法作品收录在《华夏情甲骨文书法篆刻国际大展作品集》。2014年,他的论文《从甲骨文的“易”字看〈易经〉的易理》作为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书面交流论文,而他也作为全省唯一的学者被邀请参加此次交流会。2005年至2008年,他在黄淮学院优质教学大奖赛中连续三届荣获特等奖,被授予“黄淮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他的课以“含金量高”成为黄淮学院教学督导组的唯一的免检课。他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聘请的汉字文化讲师……然而,面对这一切殊荣,在同事眼中,他只是一个“厚道、淡泊名利”的人。

    魏永生说:“这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解读经典》的手稿,50万字,我正在整理,大象出版社给我约的稿,他们看了我的文稿,答应免费帮我出。这是一部国学方面较完整的学术著作,出版后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不得不承认,魏永生潜心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听魏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听魏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25班的张春光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所修的课程中原本没有魏永生的课。“我有一个要好的学长,经常向我们炫耀魏老师的课讲得好。经不住学长的诱惑,我和一个同学就去旁听了魏老师的课。这一听不当紧,我从去年开始,一节不落地听了魏老师的课。我和同学还把魏老师的课做成视频,放到了优酷网上。”谈起魏老师的课给他带来的影响,帅气的张春光告诉记者,“魏老师讲课观点独到,引经据典,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很有趣地呈现给我们,让我们很简单、轻松地接受。我曾经听过其他老师讲的《老子》一章,但魏老师讲的《老子》一章是最精彩的。”

“魏老师常对我们说‘想要学好这门课,首先要学会做人’。从魏老师的课中,我得到的更多的是人生启示,这是在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14级播音1班的马晓月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她毫不隐藏地向记者表达自己对魏永生的崇拜。“魏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学问的人!”马晓月说。

“大学里很多老师下课后就见不到人了,魏老师却不一样,魏老师的书法好,下课后,同学们总是喜欢围着他,与他探讨一些书法的技巧。有时候,我们也会到办公室找他。他一般都在。”和马晓月一个班的马雪君开朗大方,在她的眼里,魏永生是一个有着榜样力量的随和的老师。

大到治学,小到生活点滴,魏永生无不诠释着“人范”的力量。在学生的印象中,魏永生平易近人,关心着每一位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为了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魏永生助他们奋力起航,伴他们一路成长。

“教好课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老师,教好课就是最大的成功,教不好就是最大的失败。”魏永生说,学生是老师最好的顾客,也是评判老师能力的唯一标准。

“教书是个良心活。我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一节课的时间。我自己吃不透的东西坚决不给学生讲。”魏永生告诉记者,他对每个字的理解都要依据《甲骨文字典》、《说文解字》《中华大字典》、《辞海》、《辞源》5部百科全书。

“就一个敢字,在《甲骨文字典》中是进取的意思,而在《中华大字典中》及《说文解字》中还有10层意思。只有自己吃透了,才能讲起来游刃有余。”魏永生告诉记者,他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几年里,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

“可以说,河大图书馆里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外国文学、世界名著我都读了一遍。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博览群书。”魏永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有近30年的记笔记习惯。我不但自己记,还要求学生记,我的学生上课时都会自觉记笔记。”

魏永生的教学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他要求学生要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

魏永生说:“在调研时候,学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去研究,还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最喜欢给学生上课,一上午上4节课我也不觉得累,我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魏永生说。

魏永生说:“给学生上课是一种享受。”他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魏永生的课上从来没有学生请假或逃课。

教学生学会感恩

“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您的工作很普通,却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您的工作很寻常,却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昨天是教师节,在魏永生的家里,黄淮学院的一群学生捧着鲜花来看望他们的好老师,贴心的问候让魏永生乐开了花。魏永生还向记者晒出了他的微信记录,清一色的是学生们发来的祝福信息。

“魏老师,从教这么多年了,他也该桃李满天下了吧?”记者随口问。

“那是,他们都很厉害。全国各地的都有,他们每年春节都会来看我,平时遇到什么解不开的难道都会给我说。”魏永生说。看得出来,魏永生为此感到骄傲。

“千教万教教会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做事。”教学生“做人”首在教学生学会感恩。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老师都不感恩的学生会感恩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也是对老师“教会学生做人”成果的检验。一句饱含感情的信息、一句温情的问候,都是给老师的最好的“感恩礼”。

魏永生将自己的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黄淮学院,奉献给了课堂。为了每一个黄淮学院学子的成长,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自己的所有。一路走来,他笑着扛起责任,风采依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