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 巧手生花
□晚报记者 袁 敏
本报讯 在遥远的农耕社会,勤劳智慧的天中人民巧手创造了织土棉布的独特技艺。这项技艺经过一代代传承,成为无价的财富。昨日,记者采访了石楼土棉布的传承人,近距离感受石楼土棉布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当天上午,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石楼土棉布展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据61岁的刘桂荣讲,此次,她和嫂子魏桂兰是首次受邀参加“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心情非常激动。
提起石楼土棉布昔日的兴盛,68岁的魏桂兰满脸笑容。如今,她是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楼土棉布技艺的传承人,一直从事土棉布的生产制作。2012年,石楼土棉布荣获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展优秀奖。魏桂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使用土棉布越来越少。如今,她年纪大了,眼睛有些花了,纺线、织布等技艺都搁置了。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堆白色、彩色的土棉布。魏桂兰指着桌子上白色的土棉布说:“这些都是我50年前织的布。”记者用手摸了摸,发现这些土棉布很柔软。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这些土棉布依旧散发出昔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