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天人合一 米秒不差
此次参加阅兵的空中梯队共有9个,较之以往,在队形编排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创新。其中,空中护旗方队采取“70”纪念字样编队飞行,并采用空中直升机悬挂国旗、军旗,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
空中护旗方队 “70”机阵最为瞩目
空中护旗方队以“70”字样稳稳飞过,空中直升机悬挂国旗等距而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题元素强烈凸显。歼击机梯队则以递进箭队队形参阅,队形锐利而具新意。直升机梯队首次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也是本次阅兵的一大看点,直升机飞行间距极小,密集排列组合成一张平面,令人惊叹。
调配难度超过以往
这次空中梯队阅兵飞行,受到外部环境和指挥协同等多方面挑战,包括基准航线下高大建筑物增加很多,民航日飞行量倍增,受阅飞机机型更多速度差更大、高度调配更难。
空中梯队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在为首都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欣喜的同时,这些高层建筑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此外,首都周边民航日飞行量大大增加,也使空管调控更加复杂。”
训练达到米秒不差
从6月首次合练开始,短短几个月训练成效明显,受益于部队训练水平的提升,也得益于基础训练的扎实。集中训练开始后,空中梯队指挥部明确了指挥责任、交接方法和指挥原则,统一规范了组织程序和指挥用语,分层次组织机组间、长僚机、中队间、梯队间的协同训练,训练基础不断厚实。
每个梯队、每架飞机的训练成绩都会受评判并及时矫正偏差。从每一杆每一舵做起,每个架次、每次评估抓起,夯实训练的基础。“事实上,在之前的几次合练中,全部梯队都已达到了‘米秒不差’。”这位负责人说,“我们正向着更加严苛的标准精飞精练。”
做到米秒不差,不是一夕之功。从3月底起,空中梯队指挥部就开始汇集每架飞机的性能参数、起飞着陆、民航航路、气象条件等十几万组数据,从大编队起飞、加入基准航线,到返航、着陆、集合方法,都逐一进行科学计算、推演。
受阅飞机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在湍急的气流中穿行,哪怕错过0.1秒都会滑出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