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8月25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空中作战要素这次最全

发布时间:2015-08-25 08:21:49  

 【聚焦“9·3”大阅兵】

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空中作战要素这次最全

空中梯队指挥部解读参阅飞行梯队

22日至23日的演练中,拉着彩烟从空中飞翔而过的战机引爆了微信朋友圈。不少人对人民解放军的战机赞叹不已。

本次阅兵空中梯队指挥部首长告诉记者,这次阅兵,空中梯队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抽组合成,规模超过历次阅兵,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绝大多数是国产先进武器装备,充分展现了我军空中力量建设的新成果,空中作战要素这次最全。

yangf150898.jpg 

823,预演飞机飞过中央电视台上空。

yangf1508100.jpg 

徒步方队在排练。

yangf150899.jpg 

女兵持枪排练,英姿飒爽。

训练

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针对参阅飞机数量历史最多,不同部队、不同机型以及各受阅机场间组织指挥协同复杂等实际,空中梯队指挥部在组织指挥协同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如与北京和天津有关部门建立军地联系协调机制,陆、海、空以及民航分组指挥、密切协同,有效提高了指挥效能。

在训练方面,为设计出科学精准航线,从3月底起,指挥部就汇集每架飞机的性能参数、起飞着陆、民航航路、气象条件等几十万组数据,从大编队起飞、加入基准航线,到返航、着陆、集合方法等,逐一进行科学计算、推演。

训练实施中,通过在基准正下方设立质量评估点、架设“十字”标线、采集视频图像、飞参判读等方法,对每个梯队、每个中队、每架飞机的训练成绩进行评判。每次训练结束后,对训练质量逐架次分析,及时矫正偏差。

此外指挥部还联合院校开发训练质量评估系统。与2009年阅兵评判手段相比,精度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空中护旗方队

70”字样编队飞行

空中梯队指挥部首长介绍,此次参加阅兵的飞机编队新颖多样,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在参阅战机队形编排和表现形式上,更富有变化。观众在阅兵预演中看到,空中护旗方队采取“70”纪念字样编队飞行,并采用空中直升机悬挂国旗、军旗,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表达了人民军队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的信念决心;歼击机梯队首次以递进箭队队形参阅,队形更加锐利、更有气势;直升机梯队首次采用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间隔距离小,场面非常壮观;飞机拉烟次数最多、时间最长。

多位将军带飞

“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记者了解到,此次参阅,空军副司令员郑群良中将担任空中指挥员,总参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少将驾机直接受阅,沈阳军区空军参谋长常丁求少将担任梯队长机。此外,还有多名师长、十余名团长直接上阵带飞。

空中梯队指挥部首长表示,大编队飞行,要做到整齐划一、米秒不差,既要飞机有先进性能,更要飞行员具备精湛素质和无畏胆气。为完成阅兵任务,许多飞行员严抠细训,突破极限。

部队进驻阅兵训练场后,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一心扑在训练上。

记者了解到,空中梯队还有一些新鲜的人和事儿。比如,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的海军某基地副司令员戴明盟,这次将驾机参阅;八一飞行表演队的4名女飞行员在2009年驾驶教-8飞机参加国庆阅兵,这次她们将驾驶歼-10战机再次受阅。

此外,兄弟飞行员共同参加阅兵、夫妻军地齐力保障阅兵、53岁老飞行员生日当天接受检阅等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预案

制订多套出动方案

 

记者了解到,参阅空中梯队立足最复杂环境制订上百种方案预案,严密组织训练。

空中梯队指挥部首长表示,阅兵飞行对时间和空间要求非常严格。和以往相比,此次外部环境和指挥协同面临更多挑战。一是基准航线下高大建筑物增加,民航日飞行量倍增;二是空中飞行受气象条件影响大;三是受阅飞机机型更多,速度差更大,高度调配更难。

为此,指挥部研究制订了不同气象条件、不同兵力、机动转场参加受阅等多套复杂气象条件下兵力出动方案,确保阅兵任务万无一失。

保障

依托“北斗”

建起保障“大数据”

空中梯队指挥部首长表示,针对保障任务量倍增的实际,指挥部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保障。坚持把最好的设施、最强的班子、最得力的骨干、最好的装备用于阅兵保障。装备部门严格遴选阅兵机务人员,积极开展装备质量大检查,梳理完善100多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预防措施,数十项技术保障措施,100余种空中地面特情处置预案。

此外,相关部门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方法手段,依托空军建立“北斗”航材保障指挥系统,建起联系各军区空军、陆航、海航以及相关工厂航材一体化保障“大数据”,畅通了跨区、跨军兵种、军地航材应急筹措渠道,提高了航材紧急下送和故障紧急抢修能力。

装备部门还协调空军机关和有关科研场所,为参阅飞机加装微波着陆系统;研究改进拉烟设备,确保满足阅兵需要。                                  

特写

10天,阅兵倒计时……

还有10天,就到那一天了。

中国将于93日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京郊南口镇的训练基地里,28岁的张先增持枪伫立在训练场上,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

与他一起训练的官兵有一万余名。再过10天,他们将会走过天安门,以一场阅兵纪念70年前取得胜利的抗日战争。

毫无疑问,那将会是一场视觉盛宴。11个徒步方队,他们将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长安街。每名队员的步幅与步速都必须协调一致——正步走过天安门东西华表间从敬礼线到礼毕线的96米,每人都将踢出128步正步,每步75厘米。

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将展示各自的新型现役装备;由陆航、海航、空军100多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将是我国历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国共两党的抗战老兵以及10多个国家派遣的方队或代表队也将参加这场阅兵。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阅兵的方式纪念抗战胜利。多达3500万人在那场历时14年的战争中伤亡,关于那场战争的痛苦回忆至今仍是不少人解不开的心结。

张先增的爷爷10多岁时就跟着游击队打鬼子,而他参军正是爷爷强烈推荐的。“爷爷若地下有知,必定为我参加阅兵而自豪。”张先增说。

“爷爷也曾盼着能参加阅兵,我算是帮他圆梦了。”张先增说。

圆梦并不容易。无论在徒步方队还是装备方队,训练基地的训练都是对体能与意志的考验。

阅兵对战士军姿的要求是“一小时不动,两小时不晃,三小时不倒”。徒步方队需要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保持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则须米秒不差。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官兵们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训练。每天,一名战士平均喝下6大瓶水,由于出汗太多,洗手间竟鲜有人至。

“有时候训练完了,靴子里全是汗,都能倒出水来。”来自“狼牙山五壮士”英雄连徒步方队的李刚说。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阅兵的机会,一辈子也就这一次。”两栖突击车方队负责后勤保障的申冬冬说。

“阅兵虽然是和平任务,可同样是国家使命,能参加阅兵,我觉得很光荣。”申冬冬说。

张先增也这么想。为了阅兵,有18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他也是其中之一。

“想念你的未婚妻吗?”

张先增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笑出声来:“嘿嘿,想啊!但国家任务最大,等任务结束,我就回去娶她。”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