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李佩馨/文
晚报记者 闫宏伟/图
入夏以来,我市不断发生溺水事故,仅7月30日当天全市就发生6起溺水事故。而被市民戏称为”食人湖“的开源湖,入夏以来已发生3起溺水事件。这些悲剧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沉痛的水之殇也给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
虽然开源湖岸边有提醒牌,但仍有人下水游泳。
惨剧触目惊心
市冬泳协会人员及消防官兵在当天晚上20时50分将这名男子打捞上岸,但他已经溺亡。
夏初至今,被市民戏称“食人湖”的开源湖已经连夺三条人命:7月13日下午,开源湖内,一名19岁男子溺水身亡。据悉,当日天气炎热,该男子去湖中戏水避暑,游到湖中心时不慎溺水。据估计很可能是因为湖中心部位水深,水温较低,引起手足抽筋,进而造成溺水事故。
近段时间我市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下水避暑,凉爽的同时也给自身安全带来了隐患。仅7月30日一天,在驻马店市辖区内至少有6名男性青年溺亡。
无独有偶,几乎是同一时间,在驿城区诸市镇西街,一名今年刚考上大学的男青年不幸溺水身亡……
在遂平县和兴镇席庄村,一名18岁男青年在村边窑坑游泳戏水,滑入深水区溺水身亡。
在上蔡县邵店乡集北村,两名十几岁的男孩溺水身亡。
粗心父亲惊出冷汗
“小妞,你上哪去了?谁看见我家小妞了?”8月9日18时许,一阵阵呼喊声让许多在驿城区香山街道一天坑里游泳玩耍的市民不知所措,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不停地在水中央左顾右盼,嘴里喊着孩子的名字。
在附近游泳的市民急忙向该男子靠近,并深入水中帮其寻找孩子。
不一会儿,一名市民便拖起一个孩子露出了水面。众人迅速将孩子抱上岸,然后倒立着掂了几下,孩子呛出几口水后哇哇大哭起来。看到女儿平安无事,焦急的父亲这才搂着孩子默默地流下眼泪。
“当时孩子身上有游泳圈,怎么会掉水里呢。”孩子的父亲刘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他和孩子都喜欢游泳,有时候会到市区的游泳馆里游,但游泳馆里人太多,没有郊外的池塘里或河里游着畅快。
刘先生说,当天下午他带着女儿前来游泳,给孩子套上游泳圈也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等他从水里钻出来发现女儿不见了,只见一个游泳圈漂浮在水面上。
“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孩子肯定救不回来了,我回去怎么向家人交待啊。”刘先生说。此事也给刘先生和其他家长提个醒,在郊外游泳时一定要看好孩子,以免发生意外。
有人在薄山湖“野泳”。
游泳地点“僧多粥少”
虽然发生了刘先生女儿的溺水事件,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市民的游泳兴致并没有减弱,还有一些市民带着孩子游到了水坑的深处。
“你们都会游泳吗?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记者在岸边询问一名准备入水的男子。“我从小就会游泳,再说经常到这里游,没问题。”该男子说。
“郊外的河里或池塘里游泳也不收钱,市区的几个游泳馆远的远,贵的贵,咱老百姓消费不起啊。”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在郊外游泳视野开阔,而且还不收费,市区的游泳馆收费太高了。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区几家游泳场所。“成人票45元,儿童票29元。”记者在市区一家水上游乐中心看到,售票处显示的票价确实不低,虽然对方鼓励市民购买次卡,但所收费用也不菲。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市区有五六家大型游泳场所供市民游泳,而这些场所成人的票价大都在35~50元之间。
虽然游泳馆是一些市民眼中的高消费场所,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到下午或者周末,前来游泳的市民很多,大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玩。
“市区就这几家游泳馆,为了方便,我们一般都选离家比较近的。”市民张女士说,如果不是担心孩子在郊外游泳发生意外,她也不愿意让孩子进游泳池,因为游泳池的水凉,而且里面也不太干净。
悲剧可以避免
“这个天坑是以前窑场挖土留下来的,深的地方有几十米,因为无人管理也没人收费,每到下午5时许就会有很多人来游泳,周末的时候人更多。”8月10日下午,记者在驿城区香山乡一郊外游泳点采访时,在附近卖游泳产品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因为天坑并不大,而且大家下水时都带有救生设施,发生危险的概率并不高。
“这个湖发生过好几起溺水事件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游泳啊?”记者向在水中游泳的一名青年男子询问。
“虽然这里危险,但我们都是打工的,单位又不发降温用品,只好跑到这里玩玩。”对方称,自己在市区租房居住,屋内又没安装空调,夜晚十分难熬,他也是希望通过游泳降降温。
“虽然我也会游泳,可从来不敢到河里或池塘里游。”在河边乘凉的退休教师肖玉霞告诉记者,她家就在开源湖附近,7月底的那场事故她也在现场,看到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她感到很惋惜,也很心痛。“如果大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肖玉霞说。
肖玉霞说,由于开源湖发生了多起溺水事件,政府部门应该出面管一管,可以在湖两侧增加警示标志或者增加巡逻人员,尽量避免悲剧发生。
提高自救能力很重要
夏季炎热,人们为了消暑,往往找有水的地方玩耍,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驿城区消防大队大队长李红伟表示,每年的6月至9月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一些市民特别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救护知识缺乏,也是溺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到郊外‘野泳’发生事故的市民大部分都不会游泳,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钓鱼或到河边洗手滑入水中的。”李红伟告诉记者,8月16日,他们接到市民求助,两名在练江河边钓鱼的学生不慎滑入水中身亡。根据多年的经验,李红伟认为学生家长应该让孩子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到郊外游泳,一定要结伴而行,并且要配备救生器材,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李红伟提醒,如果遇到他人落水,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如果施救者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要轻易下水,可以向周边呼救或报警。
如果发生溺水,而溺水者及时被救起后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急救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据医护人员介绍, 对溺水者营救,首先要使溺水者排出呼吸道内的积水,以解除呼吸道阻塞。若溺水者口鼻中有泥沙等污物,应迅速清除。若积水、污物未造成呼吸道阻塞,可以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直至救护人员到来。
相关链接
“野泳”时我们应该掌握这些常识
“野泳”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险情,主要有“水草缠身”、“疲劳过度”、“水中抽筋”等情况。 遇到水草缠身时,首先要镇定,不可踩水或慌乱,应立即采取仰卧位,争取让身体大部分漂浮在水面上,再用仰泳方式顺原路慢慢返回。
当疲劳过度时,应放松身体,并向附近人员求助。如没人帮忙,则继续浮在水上,等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 若腿在水中抽筋,要保持镇定停止游动,仰面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往上拉,让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条腿踩水,另一只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抽筋后应改用其他姿势游回岸边,以防再次抽筋。
发现他人在“野泳”中发生险情时,应保持镇定,拨打报警电话或向他人求助。视情况把木板、长杆、救生圈等扔到落水者身边,帮溺水者脱险。
如果下水救人,要么抓住对方的头发或衣领,要么一只手从对方胸前绕过将其抱住往后拖,千万不能被对方抱住。因为被救人员很可能因心急而胡乱挣扎,增加救人者的体力消耗,导致情况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