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芳农业”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爱心点亮希望的灯
受助学子表示将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晚报记者 栗晨曦/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本报讯 “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后 ,我们姐弟既兴奋又担忧。喜的是多年的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忧的是每年两人1.2万余元的学费对我们穷困的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我们把生活中的苦难当成人生中的财富,但面对家庭的
现状我们有些无助……”
当天下午,在天中晚报副总编辑刘鹏的主持下,由天中晚报天中公益联盟与河南省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鑫芳农业”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为了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在全社会凝聚爱心奉献、乐于助人的正能量,
活动启动后,通过《天中晚报》、本报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了征集爱心个人、企业及贫困大学生的消息,规定爱心企业或个人只要一次性捐款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本报将为捐款方设立以捐款方指定名称的专项助学基金,并按照捐款方意愿实施资助。
金秋助学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爱心人士个人表示资助贫困学子,河南省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芳也主动给本报联系,决定认捐3万元钱资助10名贫困学子。
该公司认捐的3万元钱被命名为“鑫芳农业”助学金。
与此同时,来自各县的贫困学子们也开始积极报名申请助学金。经过到报名的贫困大学生家中考察、资格审核等,确定10名贫困大学生为鑫芳农业资助对象。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到现在从事的工作还是与农业有关。这些年,每年过春节我都会对一些孤寡老人进行帮助,同时也发现农村有一些孩子因家里贫穷上不起学。提起这些我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次能趁此机会帮助学子们成就大学梦想,很高兴。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发放仪式上,杨新芳说。
天中晚报社社长刘荣亚表示,金秋助学活动是天中晚报多年来为贫困学子们打造的一个圆梦平台。每年都有很多贫困学子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救助,圆了大学梦。很多爱心企业和人士也通过这个平台奉献了爱心,收获了感动。今后,晚报社还将坚持下去,帮助更多的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圆梦,也希望贫困学子在逆境中奋进,在奋斗中成才。
随后,受助贫困学子代表靳万里和李飞跃(图一)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辛酸成长历程及励志故事。
他们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会记住帮助自己的好心人,努力完成学业,回报社会,在生活中,他们将把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仪式上,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0名受助贫困大学生,每人领取了3000元助学金。天中晚报社社长刘荣亚,河南省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芳(图二)为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鑫芳农业”资助学子情况简介
宋雨珂
宋雨珂一家4口蜗居在市向阳街一间只有
高中三年,由于成绩突出,她没有交过学费。今年高考,她以600分的成绩,被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录取。“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来承担女儿的学费,希望能得到社会上的救助, 圆了女儿大学梦。”宋致远说。
冯显然
17岁,今年高考,冯显然虽然发挥不如平时,但也考了641的高分,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懂事的冯显然高考后就找了一份家教工作,自己打工挣学费。冯显然学习刻苦,又非常有爱心。
去年,他在一次考试中考了学校前三名,学校奖励他1000元钱,但得知正阳县一名高三学生家非常贫困被媒体报道后,他毫不犹豫把钱捐给了这名学生。
余书画
18岁,毕业于汝南高中。今年高考,她以497分的成绩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提起学习情况,余书画的家人说,余书画在高中三年一直都是数学课代表,学习非常刻苦、认真。虽然今年高考失利,但她还是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余书画说,报考河南师范大学,是因为她想当一名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非常贫穷,她想让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朱夕雅
18岁,正阳县兰青乡智庄村人,被江西赣南医学院录取。朱夕雅的父亲几年前因在外地打工,腰椎被砸断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大部分积蓄被花光。
虽然父亲病情好转,但腰部留下永久性的伤痛,再也不能干重活。朱夕雅还有一个弟弟正在上学,而自己的大学学费达7000元,家里实在负担不起。朱夕雅告诉记者,妈妈身体也不好,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在上高中时,自己一个月只花200多元。朱夕雅大学报的是临床医学,就是为了将来自己可以做医生,好照顾父母。
靳棉花、靳万里
19岁,今年高考,遂平县常庄乡圈子王村靳庄的双胞胎姐弟靳棉花、靳万里分别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录取。其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高血压、脑血栓、风湿等疾病不能干活。上高中时,为了省钱,弟弟靳万里在学校食堂打工,一日三餐不用掏钱。姐弟二人从没穿过新衣服。
“我和弟弟从不把生活的困难当成苦难,反而觉得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现在只希望能顺顺利利走进大学校门,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靳棉花说。
李飞跃
李飞跃毕业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即将就读河南师范大学。李飞跃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10岁时,父亲因为脑溢血去世好,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母亲肩上。也就从那时候起,李飞跃学会了做饭、干农活,成了家里的小“男子汉”。
这一路下来,李飞跃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高中三年得到了国家助学金。现在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再次成为家里的难题。李飞跃说,感谢晚报和好心人的帮助,在大学期间,他将积极进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徐孟然
徐孟然今年20岁,汝南县三门闸乡白庙村人,幼小父母离异,没人愿意抚养她。无奈,她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只得捡废品卖钱供她上学。
徐孟然非常懂事,学习之余,总会帮爷爷奶奶捡废品,以多增加收入。因为她知道现在已经70多岁的爷爷奶奶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让这名女孩格外发奋努力,终于她考上了郑州航空学院,但学费需要5000多元。
她告诉记者,爷奶年龄已高,已无力帮其完成学业,希望社会爱心人士助其完成学业,将来她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朱玉丹
朱玉丹,19岁,平舆县李屯镇前岗村人,被青海大学录取。朱玉丹最怕下雨,因为家里的瓦房又低又矮,一下雨到处漏水。家里的电器只有两台电风扇,其中一台还是在家人收破烂时捡的,只有扇叶没有扇罩。
朱玉丹的父亲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中就没买过衣服,都是家中有年龄相仿的女孩子的亲戚、朋友送的,朱玉丹没有嫌弃过旧衣服,很自然地穿在身上,该上学上学,该干活儿干活儿。朱玉丹的父母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外打工,父亲有慢性病,母亲患类风湿,身有残疾,无力承担他的学费。
唐煜
唐煜今年18岁,驿城区人,被河南工业大学录取。唐煜父母失业后长期在外打工。因为父母在外挣钱,唐煜一个人在市区上学,平时都是自己做饭、洗衣。
唐煜告诉记者,他爷爷患了脑瘤,现在病情还在恶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屋漏偏逢连阴雨,唐煜的奶奶也患上了尿毒症,现在还在医院透析,花费非常高。
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受,欠下了不少债。唐煜的学费让家人发愁。他希望能减轻家人的负担,顺利进入大学学习。
(栗晨曦 田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