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8月20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平村民扎笤帚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5-08-20 07:43:49  

网上接订单  在家搞加工

村民扎笤帚走上致富路

不出村月挣2000多元钱

 

□晚报记者   王冬霞/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wangj150879.jpg

本报讯  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外出打工,这是当下农村居民的生活写照。然而,西平县盆尧镇洪港村村民农闲时却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家庭作坊里扎笤帚,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被誉为“笤帚村”的洪港村用小笤帚“扫”出了一条致富路。

昨日,记者走进洪港村,看到这样一幅美丽景象:许多农家院里堆满了扎好的笤帚,村民们一边谈笑风声,一边忙个不停,劳动的喜悦充满了小院。

“扎笤帚是我们村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手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工艺流程全部是手工作业。”在一家庭作坊,正在忙活的村民康景云说,他的这个家庭作坊雇有20名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

据康景云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户户都扎笤帚,是远近闻名的“笤帚村”。由于加工量小不成规模,利润低,后来有些人就不干了。现在规模较大的有20多户,还有几十个零星加工户。扎笤帚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人跟师傅学两天就会了,生手每天能加工几十把,熟手能加工100多把。“我这个作坊平时每天销售笤帚500多把,高峰期每天能销1000多把。”康景云说。

记者问为啥有这么多加工户坚持下来时,康景云说:“现在信息传递快,交通也发达,本地原材料缺,可在网上购原材料。销路窄,可在网上接订单。我们用的原材料都是从云南、贵州、山东、吉林、四川等地购买的。在网上接到订单后,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完工后人家会来拉货,也可以通过物流公司发货,省心又省力。虽然每把笤帚只卖几元钱,但销量很大。我这里加工的笤帚已销往广东、福建、湖北等地。现在订货的客户越来越多,我们这个‘笤帚村’要在全国出名了。”

“我在这干十几年了,每天扎100多把笤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不仅累不着而且能顾家。”今年55岁的留守妇女王莲乐呵呵地说。

该村的留守妇女张凤英一边扎笤帚一边告诉记者:“俺每天除了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就来扎笤帚,一天能挣百十元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