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广场,几乎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打陀螺。在市区一些公园和社区活动地点,也常常能看到一些中老年人打陀螺的景象。
打陀螺这项原本是孩子们玩的游戏现在成了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健身项目。这项运动让他们既找回了儿时的快乐,又“赚得”了健康。
打陀螺对身体健康有无益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打陀螺的行列?针对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市鞭陀协会队员。
15公斤的陀螺在鞭子下旋转。
刘东准备放大陀螺。
老来打陀螺 健身效果好
8月3日清晨,在世纪广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专注地打陀螺。这位老者是市鞭陀协会的队员,叫李清林,今年65岁。
据李清林介绍,他的大陀螺重10公斤,是从网上购买的。他打陀螺已有2年。
不少路过的市民跃跃欲试。但10公斤重的大陀螺打起来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几分钟后,尝试的市民就汗如雨下。
李清林说,之所以买这么大的陀螺,是想锻炼身体。以前,他的肩周炎比较严重。退休后,他发现打陀螺对治疗肩周炎比较有效,就开始打陀螺。
“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打半小时左右。”李清林说,“陀螺这玩意儿很多人小时候玩过,长大后,即便几十年没碰过,但拿起皮鞭和陀螺后,很快就能适应。年龄大了再打,不但能体验儿时的乐趣,还能锻炼身体。”
玩陀螺 甩掉一身病
62岁的刘文华每天早上都会坚持到世纪广场打陀螺,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4年。
刘文华玩陀螺,还要从4年前说起。4年前,刘文华手脚麻木,经常到各地的医院检查和治疗。一天早晨,她经过世纪广场时,看到五六个人在打陀螺,这勾起了她年少时打陀螺的回忆,于是就走过去凑热闹。
打了几天陀螺后,刘文华感到浑身舒服,手脚也不麻了。4年来,刘文华打的陀螺重量由0.6公斤增加到3公斤,她记不清自己用坏了多少鞭子,对陀螺的喜爱有增无减。
“一天不打陀螺,就感觉像少了什么。就像年轻时谈恋爱,一日见不到它,心里就堵得慌。”她打趣说。
刘文华以前患有颈椎病,手脚麻木。每天早上起床后脖子僵硬,严重时要打封闭针。打了陀螺后,她腰不痛、腿不酸,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刘文华告诉笔者,除了喜欢打陀螺外,慢走也是她的“酷爱”。其次,在饮食上她也很讲究,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这就是她身体硬朗的“法宝”。
陀螺爱好者越来越多
刘东手里的鞭子不停地在3个陀螺之间抽打,鞭子在左右手里不断交换,身体随着陀螺慢慢移动。“打陀螺是个体力活,需要胳膊、腰腹、腿脚同时发力。我每天打陀螺约1个小时,全身都能得到锻炼。出一身汗感觉非常舒服。3年下来,我以前的血脂稠、脂肪肝都恢复正常了。”刘东说。
刘东告诉笔者:“我现在饭量变大了,但减了肥,真是难得的‘老来瘦’。”
刘东说,打陀螺既健身又瘦身。他手中的陀螺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最初的小陀螺已经变成了“大个儿”,最重的一个达30公斤。每次放“重量级”陀螺的时候都是他自己来,因为一般人拎不动。
“打陀螺需要用力。”刘东表示,每次打完陀螺,他感觉浑身很舒服。
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打陀螺后,刘东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身心得到了放松。“打陀螺需要全身活动,它和一些体育活动一样,能够很好地锻炼身体。”刘东说,“现在爱好打陀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我交到不少朋友。”
刘东表示,身体好,心情也好。他感觉一切都挺好。
笔者体验
看起来易 打起来难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看到李清林等人很轻松地抽打着陀螺,也忍不住体验了一把。“这个手握杆的姿势需要注意,抽打的姿势也有讲究。”李清林一边示范,一边给笔者讲解动作要领。“抽陀螺的时候 ,手要使劲,一边听陀螺转动发出的声音,一边判断抽打陀螺的时间。”李清林说。
李清林把陀螺抽打起来之后,笔者接过手杆,抽了几下,但鞭子根本抽不到陀螺。随后,在李清林的演示下,笔者总算打到了陀螺,但感觉手根本使不上劲,更别提让陀螺持续转动了。“这是个技术活,慢慢来,掌握技巧就好了。”李清林说。
“打陀螺让我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候,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多玩具,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打陀螺成了那个时候美好的记忆。”一旁的市民王楠告诉笔者。
虽然打陀螺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笔者要提醒广大爱好者:打陀螺时一定要在宽阔的场地或专门的运动场所,避免挥动鞭子的时候打到他人,做到文明健身。